元器件國產化是否做好準備?

你覺得推行國產化替代要搞多長時間?不要說全部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就假設把現有進口物料,通過國產化替代掉50%或以上的程度。一年夠嗎?覺得一年就能搞定的,估計是像戰國時的趙括一樣的人,只會紙上談兵!國產化替代一定是個長期戰役,少則三五年,長則十年以上。其中肯定會出很多問題,需要通過市場驗證、市場反饋不斷改進,沒有個三五年不可能把質量穩定下來。這還只是比較樂觀的情況,是假設你們公司還沒倒閉,假設你們公司技術能力夠強有分析改進問題的能力。

元器件國產化是否做好準備?

國產化替代,必須是作為企業戰略性的大項目來搞,必須有企業一把手的支持和監督。如果只是由採購或者相關的部門級的層面來發起,企業一把手不聞不問,將會是非常危險的,搞不好企業就因此玩完了!

元器件的製造需要考慮的因素會非常多,從圖紙的設計、原材料的選擇、製作工藝等等,這還只是技術層面的,還不包括市場方面的因素。所以要想國產化替代,則必須是要將其作為企業的戰略角度來考慮並實施

國產化項目的負責人,建議由副總級的人作為項目負責人,直接向企業一把手彙報工作和承擔相關責任。這個副總級的人必須是能夠管採購、研發、質量、銷售等部門的領導。如果是研發地位特別高的企業,可以考慮由研發一把手來做這個負責人,這種方式已經算下策了。千萬不能把這麼重要的項目放給更低層次的人負責,而企業高層不負責不監督。否則企業是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

由企業高層做項目負責人(對項目進行負責和監督),具體的活還得由下屬來幹,那麼負責人的核心助手——承擔項目實際跟進和技術核心決策的人,至少是硬件一把手,如果有總工而且總工地位很高的企業,也可以由總工來做這個核心助手。

元器件國產化是否做好準備?

要搞元器件國產化,還必須做好元器件相關專業人才的儲備工作。以下這三大領域專業人才的準備:包括硬件設計、元器件認證、失效分析幾大領域,缺一不可。

可能有人會想,只是器件替代而已,關硬件設計人員什麼事?也許大家都知道,國內不少企業的研發部門,原創的設計並不多。所謂的逆向工程,說難聽點就是抄。在元器件都是大品牌的情況下,用這種線路設計可能沒問題,換了更差的品牌,由於性能一定有差別,可能再用於這個線路設計就有問題了!所以國產化替代的時候,可能會涉及到電路設計的調整或者選用元器件參數的調整。即使有一些電路是原創的設計,也是經常會碰見用大品牌沒問題用小品牌有問題的情況,這個還是與設計能力有關。如果企業沒有比較專業的設計人才,那麼國產化替代之後,以前不嚴謹的設計可能會導致很多質量問題,嚴重的是產品的功能、性能都有可能滿足不了要求。

元器件國產化是否做好準備?

元器件認證人才對國產化替代的作用也不言而喻。設計人才解決的是元器件的應用問題,元器件認證人才解決的是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問題。優秀的元器件認證人才,能夠提前發現元器件的質量風險,當然這也是有侷限的,越是複雜的器件(比如IC),越難發現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問題。不少大公司有專門的元器件工程師,但是也有的公司還沒有專門的這個崗位,如果想做國產化替代,建議增設這個崗位,而且要根據公司元器件種類的複雜性,必要時配多幾個,個人建議每5個左右的硬件工程師要配一個元器件工程師。考慮到元器件工程師不是熱門職位,真正有水平的元器件工程師並不容易招到,可以考慮由硬件工程師轉崗做元器件工程師,而且要接受元器件管理、認證、失效分析相關知識的培訓。

前面說的設計工程師解決元器件應用問題,元器件工程師解決元器件固有質量問題,這些在前期只是能發現部分問題,不可避免的有問題會流到市場上的,這時候就需要有專業的失效分析人員了。失效分析分系統級的和元器件級的。搞國產化替代,元器件級的失效分析人才最合適。國產化替代在批量應用後,肯定會碰見各種質量問題。必須把質量問題分析清楚才能不斷改善質量。注意,根據經驗,一般質量部門的質量管理人員分析質量問題做不深入,很難真正分析到質量問題的原因,所以一定要配備專門的元器件失效分析人員。當然,行業現狀是專業的元器件失效分析人才非常緊缺。實在招不到這種人才,建議從水平較高的硬件工程師人員中培養,注意我這裡要求的是水平高的硬件工程師,水平不夠高還做不好這個職位,這個人員也要接受系統的失效分析培訓。

IC類的器件如果是器件本身質量問題,普通整機廠的失效分析人員一般是無法分析細化到其內部電路的,這時候需要有方法和會借力來分析定位問題。公司不大還想把分析設備都配齊那是不可能的,什麼都想自己配而不會借力純粹是浪費、得不償失。

元器件認證和元器件失效分析,最核心技術是可以相通的,真正優秀的元器件認證工程師和真正優秀的元器件失效分析工程師可以合二為一。

如果以上的人才都沒有真正的專業人才,甚至缺少其中一種人才,搞國產化替代都是風險極高的事情。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準備搞國產化之前,建議必須把這些人才隊伍建設好。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得之前就有這方面的人才,否則不可能整個研發體系重新洗牌吧。元器件認證和失效分析方面的人才沒有的話可以考慮從外面引進,不過找到真正厲害的人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建議還是要有計劃地培養髮展這方面的人才。不要認為外來的和尚一定會念經,事實上即使是大公司招來的人,也有可能是濫竽充數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