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沒有競爭的芬蘭教育,怎樣告訴孩子什麼是成功或失敗?

貧富差距極大的印度,怎樣用網絡教育彌合孩子之間的差距?

集體意識濃厚的日本怎樣讓孩子理解個人和團隊的平衡?


教育,是中國各個階層共同焦慮的話題,無數家庭窮盡所有把孩子送去國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常年報道國際新聞的記者周軼君感受到同樣的焦慮。軼君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等五個國家,最後回到中國,踏上一趟關於教育哲學的思考之旅。

《他鄉的童年》這部豆瓣評分9分的紀錄片,值得各位家長、教育者學習和思考。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日本,從《他鄉的童年》中體會日本如果從小做起,形成集體式的教育。


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日本一直都被稱為做事認真和嚴謹的國家,日本的孩子從小到大是如何培養和成長的呢?

看日本孩子的一天生活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起床後,自己完成刷牙洗臉、吃早餐

“因為孩子還很小,如果她感受不到興趣,就不會聽大人的話,通常有段日子,她就是不願意配合照做,這時候就不要勉強的去要求她,而是會以其他的方式和她溝通,比如這個媽媽幫你做,那另外這個你和媽媽比賽一起做,用這樣類似遊戲的語言方式和她溝通。這樣的話,雖然並不能每次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會讓她學會在一天裡努力做到最好。”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早上好,開始上課了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幼兒園的一天,從喧囂晨練開始

對於早晨的時間是尤為重要,應當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調整自己身體節奏,去發散燃燒自己的能量,感受身體的甦醒,通過運動和喊叫,將自我的情緒和意識表達出來,這是身體教育的一部分。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高高低低,起伏不平的草地,都是最自然的教育

這些不平整的草坪,會給孩子帶來不方便,但正是面對不方便,孩子就會開始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所有的事情不一定完美,但它必須真實和自然。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學校門口掛著孩子們種的作物,已形成校園的一道風景線。先看,再摸、再想、再問,在與自然接觸的時候,就會形成孩子自己獨特的思考。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學校餐廳的手動門,是根據孩子的力量特殊設計的,需要用力關上才能關好,如果沒關好,坐在窗邊的孩子就會感到冷。這個可以教育孩子做事要做得徹底,如果做事不完整和徹底,就會對別人造成影響,從而學會在意和照顧別人的感受。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當洗手的時候,沒有水槽的水龍頭被打開,水就很容易濺到腳上,這樣會更好地幫助孩子形成記得及時關水龍頭,節約用水的意識。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在一天激烈的運動中,孩子燃燒著自己的能量和熱情,通過共同參與活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同時也感受這種團體凝聚的力量。當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發出聲音,聲音與聲音之間產生“共振”的效果,這種“共振”會使孩子在認同每個人差異的同時,創造出包容差異的反響和氛圍,而並不是要求所有人要相同一致。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如果學生有不聽話或者有相反意見,老師如何處理呢?首先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然後暫時停止對他的要求,儘量使用一些鼓勵的語言,讓孩子跟上其他孩子的步伐,這樣往往能讓孩子慢慢改變。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幼兒的教育不僅是兒童的教育,也需要放在家長、監護人的教育,需要社會共同去思考。在孩子成長的同時,家長也需要共同一起成長。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孩子是大人的父母。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並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得到成長。


● 以上精彩的視頻花絮,是否讓您對孩子教育有所啟發呢?歡迎您留言與我們互動!下一期我們將與您繼續分享芬蘭的教育模式●


知識拓展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的八階段——3-6歲:獲得主動感而克服內疚感階段

3-6歲個體在這階段的肌肉運動與言語能力發展很快,能參加跑、跳、騎小車等運動,能說一些連貫的話,還能把自己的活動擴展到超出家庭的範圍。

除了模仿行為外,個體對周圍的環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機體)充滿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別。這時候,如果成人對於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責,那麼,孩子的主動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與進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採取否定與壓制的態度,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的遊戲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討厭的;致使孩子產生內疚感與失敗感(所謂內疚感,就是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做壞了事情),這種內疚感與失敗感還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在本次的紀錄片花絮中,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多學習使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並讓孩子多體驗,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孩子認識自我角色的同時,也能接受和包容別人的差異,將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也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他鄉的童年》—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讓更多人擁有自我成長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