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男!亞男!巾幗不讓鬚眉!

1886年10月28日,“哇、哇、......”一聲啼哭打破了廬江縣沙湖山吳老帥府的寧靜。

“老爺!老爺!夫人生了。”

傭人急匆匆的跑進書房,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主人。主人這時正坐立不安,焦急的等候佳音。

“男孩?女孩?夫人平安嗎?”

“恭喜老爺,是位千金,母女平安!”

“女兒好哇!我吳保初的女兒長大一定不比男子差!”吳保初情不自禁地說道。此時,女兒的名字也已想好,叫“弱男”。這年吳保初剛好18歲。兩年後又喜得一位千金,名“亞男”。又過了兩年,正值農曆虎年,吳保初喜得一子,名“虎兒”,但不幸的是,“虎兒”夭折了。夫人黃裳傷心過度,落下病根。吳保初便向兄長保德乞求,討保德次子炎世為嗣,炎世比弱男大兩歲。

從此,兄妹三人在一起生活、學習。吳保初視他們為掌上明珠,為他們請來最好的老師,讓他們從小接收西方教育。弱男、亞男小時候長得非常相似,老師常常誤認為他們是雙胞胎,難以區分。在性格上,弱男文靜些,亞男活潑些。

1900年,年僅14歲的吳弱男和兄長炎世、妹妹亞男,遠赴東洋日本留學,他們是最早留學日本的中國女留學生。儘管秋瑾、何香凝要比吳弱男年長,但她們二人東渡日本的時間要比吳弱男稍晚一些。吳弱男原打算入夏田歌子所辦的實踐女子學校,但由於此時該校清朝留學生招生限額僅30名,且限定學齡在16至40歲之間,她們年齡不合格,乃改入青山女子學校讀書,姐妹二人是該校年齡最小留學生。

受中日甲午戰爭的影響,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中國有大批讀書人前往日本留學,既有清政府委派的官費留學生,也有家庭資助的自費留學生,但這些留學生都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時代特徵,那就是許多留學生都曾在日本參加了反清革命活動,最終成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吳弱男、吳亞男也被當時的時代大潮裹挾,隨著對日本社會的接觸和了解,吳弱男深感中國女人社會地位低下,深受封建傳統思想和禮教的壓迫,因而追求女權,積極倡導女性解放,她們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者。

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哥哥吳炎世在同盟會成立後僅5天就入盟了。吳弱男與秋瑾、何香凝及妹妹吳亞男成為最早加入中國同盟會的女性。吳弱男是受兄長吳炎世影響而加入中國同盟會的,而妹妹吳亞男則是受姐姐吳弱男影響入會的,兄妹三人相繼在同一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獻身反清革命洪流,這在辛亥革命史上是少見的,對中國早期的民主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史稱“廬江吳氏三兄妹”。

吳弱男也是中國國民黨第一位女黨員。

加入同盟會那年,吳弱男與章士釗相逢。當時章士釗因在國內籌辦起義之事而遭到清廷逮捕,經湖南老鄉蔡鍔託人營救而被保釋,因有重新被逮捕的可能,因此匆匆東渡日本流亡,併入東京正則學校學習英語,不再關注革命之事,而是將全部精力用於發憤讀書。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是宋教仁創辦的《二十世紀之支那》,中國同盟會將其定為機關報,並更名為《民報》,孫中山首次提出的“三民主義”主張,就是在孫中山為其撰寫發刊詞中提出的,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張繼、胡漢民、章太炎、陶成章、汪精衛等人曾經負責編輯兼任發行人。

吳弱男在這期間曾經擔任孫中山英文秘書,使用過一部英國造的“CORONA”牌英文打字機,為孫中山先生打印文稿。後來李大釗曾向吳弱男借這部英文打字機使用了一段時間,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打印了許多秘密函件。

1964年7月,吳弱男將這部英文打字機捐獻給了上海“一大會址紀念館”,這臺小巧而精緻的英文打字機,現在被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上海“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曾在國內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的章士釗竟然拒不加盟,章太炎知道章士釗傾慕和暗戀吳弱男,遂與孫中山商議,請吳弱男去規勸章士釗加入同盟會,不料章士釗不為所動,還是堅持己見,並讓吳弱男轉告孫中山“愛情與政治不能相結合”。

讓同盟會成員沒有想到的是,吳弱男在與章士釗的多次接觸中,竟然對章士釗產生了好感並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兩人竟成為情投意合的情侶,後來經章太炎和孫少侯的提議,吳弱男與年長其五歲的章士釗訂了婚約,以致中國同盟會內部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說法。

1907年,吳弱男與章士釗遠赴英國留學,行前曾賦詩一首,被同盟會好事者載於《民報》之上,其中“若論東亞西遊者,我是中華第一人”成為流傳甚廣的名句,而吳弱男也確實是最早去歐洲留學的中國女性之一。

1909年4月,吳弱男在倫敦與章士釗結婚,婚後生下章可、章用、章因三子,後來,他們回國服務於民國政府。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吳弱男與章士釗攜三個孩子流亡於歐洲。因章士釗曾是北洋政府高官而遭南京國民政府通緝,而正是這次出國,導致結婚二十年的吳弱男與章士釗分居,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章士釗納妾,經過辛亥革命洗禮的吳弱男,不能容忍章士釗在感情上的背叛,時常與之爭吵,最終徹底分居。章士釗回國,吳弱男帶三個兒子赴歐洲定居,直到歐戰爆發才回國。

吳弱男將全部的母愛傾注在三個兒子身上,他們都學有所成,章可成長為畫家,而章用和章因都是大學教授,當年章士釗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總長時,吳弱男就請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到家裡為三個兒子授課。

長子章可長壽,章用和章因皆因病英年早逝,尤其是章用病逝時才年僅28歲。章用於1911年出生於蘇格蘭,畢業於德國哥廷根大學數學系,當時哥廷根大學曾是世界數學的中心,他被竺可楨聘為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與錢寶琮、陳建功、蘇步青、曾炯等數學大咖一起共事,曾經締造了浙大數學系的輝煌,章用堪稱曠世奇才,他於1939年12月病逝於香港。

吳弱男年長李大釗三歲,二人相識於日本東京,當時在早稻田大學留學的李大釗經常向章士釗創辦的《甲寅》投稿,因此經常與章士釗面談,時常被吳弱男挽留一起共餐。而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南陳北李”的首次晤面,就是在吳弱男的家裡,吳弱男曾以主婦的身份接待了他們。而李大釗也讓女兒李星華認吳弱男為乾媽,可見兩家關係之密切。

李大釗曾書贈吳弱男一首寫於1919年秋的一首白話詩:

暗沉沉的女界,須君出來作個明星。

賢妻良母主義麼?

只能改造一個家庭。

婦女參政運動麼?

只能造就幾個女英雄。

這都不是我所希望於君的。

我願君努力作文化運動,作支那的愛冷愷與謝野晶子。

李大釗以此希望吳弱男不要沉湎家庭之中,而是要投身於新文化運動之中。

李大釗於1927年4月6日被張作霖逮捕的,吳弱男曾積極營救未果,而李大釗自己則抱定必死的決心,並提出自願上絞架而避免砍頭或槍決,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張作霖竟然滿足了李大釗的願望。

李大釗英勇就義之後,吳弱男不顧白色恐怖的恫嚇,不但經常去看望李大釗夫人趙紉蘭和孩子們,還多方籌集資金3000元安葬李大釗,並幫助解決其家屬的生活費問題。

新中國成立,吳弱男曾長期居住在上海,曾是上海市政協委員、文史館員,生活清苦、孤寂而淒涼,其長子章可一生也是孤寂的,直至花甲之年才結婚。

吳弱男作為辛亥革命元老而受到黨和政府的特別關注,紀念辛亥革命五十週年之時,政府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慶祝活動,吳弱男作為辛亥革命老人曾應邀出席慶祝活動,周恩來親切地稱之為:“吳先生”。

這次活動,章士釗也收到邀請,但他未出席。活動結束,吳弱男和章士釗在北京飯店見面了,從中年離別到重逢,二人都是古稀之年,相視良久竟無言。還是章士釗先開了口,充滿愧疚地說:“我這一生犯過太多的錯誤,唯獨對你,我無法原諒自己”。吳弱男淡然一笑,釋懷的安慰了幾句,二人握手盡釋前嫌,更像是一對闊別已久的老友。吳弱男原諒章士釗曾經的錯誤,後來在餘生中他們相互探視,並時常還有往來,各自安好,度過餘生。

1972年,吳弱男曾以老同盟會會員的名義,發表了一篇《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寄語臺灣舊友》的公開信,為兩岸統一,這是她最後一次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1973年4月1日,87歲的吳弱男在上海逝世,三個月以後,曾經與之相濡以沫的章士釗在香港逝世。

吳亞男先嫁與梁啟超的侄子梁元。婚後因志趣不合,不久離異。後嫁與華僑徐瑞麟。徐瑞麟為愛國志士,也為辛亥革命做出許多貢獻。吳亞男加入同盟會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在武昌起義後,孫中山回國履新,吳亞男購洋房、汽車相贈,並稱“是為國家,非為孫先生也。”一時傳為美談。

吳亞男夫婦經常賑濟貧苦,做了大量社會公益事業,常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吳亞男還將其在安徽廬江從祖上分得的嫁資,捐田六莊計120餘畝,全部捐給社會,以賑濟扶貧,資助公益事業,在家鄉傳為美談。

1949年,吳亞男夫婦從大陸去臺灣。吳亞男於1976年10月31日,在臺北中華開放醫院去世,享年88歲。

自古道:“巾幗不讓鬚眉!”僅以此文紀念革命先驅“吳弱男”、“吳亞男”,(他們也是廬江鰲山吳氏的先輩)以告慰她們的在天之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