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瘋搶糧油現象,然而真的有必要嗎?

伴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世界上多個國家陸續宣佈禁止糧食的出口,這使得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認為糧食危機即將到來,導致各地出現了搶油搶米的現象,可事實真的會按照他們想象的那樣發展嗎?

單從以下幾點,我們就能看出答案。

多地出現瘋搶糧油現象,然而真的有必要嗎?

1、 糧食儲備絕對充足

這一點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專家:“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及時披露,到湖北省糧食局“全省糧油供應充足,可供全省居民消費一年以上”的明確表態,就可以看出。甚至包括武商超市、中百倉儲、家樂福、沃爾瑪等在內的武漢多家超市都共同承諾“糧油類商品不漲價、不限購、不斷供。”人們看到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從糧食儲備到終端供應各方的一致信息。這種信息的“一致性”再輔以實際購買體驗,相信很多人會做出理性判斷。

多地出現瘋搶糧油現象,然而真的有必要嗎?

2、我國的水稻已實現自給自足

為了確保糧食安全,我國對小麥、水稻、玉米三大谷物進口實行配額管理,關稅配 額內進口的貨物,一般實行低關稅;超過配額則不準進口,或者繳納較高的進口關稅。2015-2020 年,我國每年水稻進口配額一直維持在 532 萬噸,每年進口量基本都在配額以內。2019-2020 年度我國水稻進口量約為 326 萬 噸,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多地出現瘋搶糧油現象,然而真的有必要嗎?

3、 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早已回升

為了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保證大豆的種植面積。我國自2017年起便將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調整為了大豆種植者補貼。並在2016-2017年間連續上調大豆種植者補貼,且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促使大豆的播種面積有所回升。2019年,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約為8413公頃(1.26)畝,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0.24億畝。

多地出現瘋搶糧油現象,然而真的有必要嗎?


綜上所述,在疫情面前,我國在糧食儲備方面早已經做好了提前的準備工作。

而此次“屯糧風波”與“部分糧食出口國傳出限制出口”的國際局勢有直接關聯。不論這種關聯被人為放大與否,我們都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糧食安全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我國有14億多張嘴要吃飯,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從屯鹽、屯水、屯板藍根到囤油、屯糧,一些重大公共事件過後,人們的心理狀態往往比較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產生“屯”的衝動。“屯”的背後既有擔心物資短缺的心理焦慮,更有信息不對成造成的“不安全感”。解決此類問題,重在開誠佈公、澄清事實,疏解公眾焦慮。新冠肺炎疫情給國人造成很大心理壓力,眼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還需主動對接公眾焦慮,緊跟社會心態變化,及時貼出安民告示,清晰回應公眾關切,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形成“次生災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