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币圈的千万富豪们

一个月内资产翻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收益的确在币圈真实发生过。2017年的币价像过山车一样,上下翻飞,令人应接不暇。我也切身见证了一些没有背景的币民靠着敢想,敢干,勇于在正确的风口上加杠杆,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豪的人。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单凭自己的正确判断让财富指数增长,这在其它圈子是绝不敢想象的,也是难得的公平的机会,然而人性是可怕的,世界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那些币圈的千万富豪们

资产缩水是这些币圈“富豪”们19年和我聊的最多的点。之所以面临资产缩水的窘境,本质在于深度两个字。他们是曾经拥有千万资产,然而他们所拥有的资产一直都是市值而已。

深度,这是一个可以从很多方面诠释交易奥义的概念。17年的时候我和某个项目方的几乎所有大户打成一片,这个是一个杠杆最高峰期达到100多倍的项目。从私募时候1毛多涨到了10块多。能被项目方视做大户的,持币市值最少也有1000万了(是的,那个年代的项目方大户门槛还没有那么亲民)。然而我所认识的这40多个大户中,真正在大跌之前成功逃出来的,除了我只有两个人。我们姑且算一下如果这40多人都成功逃顶,那么最少最少要从流通盘上拿5个多亿出来。5个多亿是什么概念?项目方真的会花这么多钱吗?这钱不是项目方出,难道要找散户去出?按平均一个散户可以为盘面贡献2000块钱来算,这些钱需要25万散户。即使币圈造富神话最鼎盛时期,也从来没有哪个项目可以同时出现这么多净值散户。价格是多空双方的合力形成的,多头不足,怎么可能不跌,一样的道理,盘面怎么可能让这40多个项目方大户都成功逃顶?而之所以我对深度一事感悟颇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实我在出货的时候造成了恐慌,在主流币行情还有的时候,该币种便已经提前下跌。是啊,那时候的币圈多半是信仰者,我也从来没觉得自己出起货来会对盘面有所影响,毕竟还有那么多比我持有量高得多的大户。也正是当时的意想不到让我真正开始重新审视币圈,让我开始着重考虑深度的问题。

那些币圈的千万富豪们

人性真的令人生畏。大户们不可能全都成功逃顶,也就是说,他们真的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富有。之所以继续持有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本就是看多的心态,所以他们甚至会不理智的认为自己的资产不仅仅只有现有的市值高度。而这种思维观念一定会影响一个资产刚刚实现量级增长的人的消费理念。大户们的线下聚会说是纸醉金迷毫不为过。仔细想想,可能是一些本就在大币赚的盆满钵满的老币民带起了节奏,而其他人的面子不允许他们跟不上大队伍,再加上项目方怂恿,这一切就来的这么突然且可怕。这也就是当年外界对币圈恶劣印象的根源(当然外界的柠檬心态会把问题放得更大)。依稀记得当年几个大户的单独聚会一次可能就要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开销,大家甚至不会在乎这单是谁买的,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消费非常正常,也会觉得任谁买单都很正常。而至今再和他们聊起当年的事,他们觉得当年的自己是个笑话。更重要的,当年大家开销花的钱,可都是自己之前的积蓄,真的极少有人卖币消费的。所以当币价大幅下跌以后,就变成了一场暴富的梦消耗了自己本来多年的积蓄。

那些币圈的千万富豪们

我整理过在币圈认识并且还能联系到的人资产变化状态,不论大户,散户,实现资产量级飞跃的是凤毛麟角。大户之所以成为大户,除了敢想敢干敢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成功的进行了自我催眠认为自己大仓位甚至全仓持有的币,真的就会几十倍的涨上去,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过程中被甩下车。而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以后,这些本就没有在止盈线做到理智的人第一反应更多的是自我满足和进一步的自我催眠,而真的很少会有人能够理智的按照自己的止盈线进行操作,是的,心态膨胀的他们脑子里早就已经没有止盈线的一席之地了。在赌桌上赌赢,还成功的带着钱离开真的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而这可能也就是大量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原因之一吧。

币圈曾是一方净土,在传统行业不可能有的相对公平的台子,以及暴富的神话。巨额涨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短的周期内大幅上涨,很多人在还没来得及止盈的时候被打破了认知区间,在高位还站在车上。在车上成功催眠了自己,才有了无数的暴富传说。今时的币圈,已然被现实狠狠教育过一次了,虽然接受程度不同,但总归找不到一车能一同催眠自己的人了。可惜这虽不是实现资产量级增长的充要条件,但这是必要条件。希望曾经的朋友们能明白,至少,现在不是杠杆周期的起点,一个人的自我催眠是没有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