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湘村小農。歡迎收看本期的節目,希望觀看的朋友能多多給小編關注跟點贊哦!你們的每一個關注、點贊、跟評論都是給小編的一個莫大的動力,謝謝你們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很多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是難以想象那個物質饋乏的時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些什麼商品,又是怎樣在生活中採購日用商品的。其實那時候錢少,勞動價值低,農民在社裡參加勞動一年到頭一總結還要給社裡補錢的還不少。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也就說你一家人勞動了一年到年底沒收入還得給社裡錢。現在的你可能很驚訝,說我一月隨便到哪幫人做點工也會掙個千兒八百,哪還有倒貼的?是的,那時候就是實情,給隊裡幹一年活,你除了得到糧食外,其它沒有收穫,末了還要給隊裡貼錢。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人們掙錢很少,當時一個工人也就十多二十元。我爺爺八十年代退休時才有五十多元工資。當然用錢也就少,生病不是忍不住了都不看醫生,平時就買點鹽、煤油、火柴,很多時候家裡沒火柴、煤油了得到別人家去借,有時間做飯時扯把稻草到正做飯人家裡點火後拿回家做引火,鄰里稱為“包火”,鹽沒了能忍則忍,來客人沒有了就去哪家借點。很多家裡做飯有了油卻沒鹽,就說了一句俏皮話:有油無鹽黑起往年。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衣服是要穿的,一般情況是要過年了會有一套新衣,夏天來了有一套新衣,都是買布然後找裁縫製成衣服。鞋子不一定會買,多數做千層底布鞋。雨天都不買雨鞋,光著腳行走在泥濘的道路上。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七十年代還是公社,下面分大隊,生產隊,每個大隊有一個供銷社的代銷點,由供銷社安排人員,貨物。這個代銷點基本設在大隊的中間地點,方便周圍的村民買東西。鹽、煤油、火柴,醬油醋菸酒茶,鍋碗勺盆,布匹等日常用品都可以購買。要想有更多的選擇性,品種更齊全就得上更高一級的供銷社,或者到縣上的百貨公司。供銷社下面也有很多分支:專門百貨的,農機五金的等等。糧食由糧站統管。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也有趕集的日子,最早都是統一的,不象現在周圍很多集趕,今天李莊明天張莊後天王莊.....那時候工人上班、學生上學,農民趕集都以周為單位,一週一天,學生讀書上六天,休息一天,趕集是週日為趕集日。不過,農民是沒有假日的,要趕集得請假,沒有工分。農民也很少趕集,不做買賣,糧食不一定夠吃,也沒什麼去賣。最需購買的就是想辦法買個豬仔或小雞仔,養大了可以賣點錢。

舊時代,農村裡沒有商店沒有代銷點,農村人的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對此朋友們怎麼看?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與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