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

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

《羅馬假期》,1953年的電影,由葛雷哥萊畢克和奧黛麗赫本主演。本片為浪漫喜劇電影中的經典作品,歷經60年時光依然不朽。

於是,匆匆的,我來了,穿越了六十年,回到她最美麗的時光,突然有點感傷,銀幕上的光影終究是一抹終將消逝的印記,如停留在羅馬一日的美好。

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

《羅馬假期》描述歐洲某皇室的公主,在參訪歐洲各國的行程中路經羅馬,生性渴望自由的她,在夜半時分循著窗外的歡笑聲逃離大使館,意外邂逅了一個窮困的美國記者。公主渴望自由,記者希望得到獨家專訪,原本只是一場互相欺瞞的輕鬆假日,兩人卻在過程中產生了微妙的情感……

完美的浪漫、心碎的別離,還有結局一幕,讓觀眾頻頻望向銀幕後方卻盼不到奇蹟出現的惆悵感,註定了電影的經典定位。 《羅馬假期》是如此浪漫又如此令人心痛,我不禁要想,若劇中人如果早就知道那一日是永恆的一日,是唯一的一日,會不會更珍惜呢?還是說他們的美好,也只成就於一切是那麼的自然而不加修飾?

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

不知道為什麼,我真正能被「感動」到的浪漫,似乎都存在於舊日的老電影當中。上次感受到這種浪漫,是在1965年的《真善美》,那首修女與軍官在月光下的情意。這次,則是在《羅馬假期》裡,那份起因於意外的美好。可能是因為近年的愛情電影都太現實了吧。現在的愛情電影,常常電影還沒演個半小時,男女主角就不知道熱吻、調情、上床幾百次了……雖然也不是說現在那樣不好,但這種只停留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保守與浪漫,真令人神往。

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

於是。

在影廳裡,

我望見她,在60年前,她最美麗的時光。

透過銀幕,

她也望見我,在60年後,我泛著淚的眼角。

在某個夢中,我相信他們會再相會,在永恆的羅馬假期裡。

花絮:聽聞原本《羅馬假期》的劇本是為了有「世界頭號美人」美譽的伊莉莎白泰勒所寫,但在一次試鏡中,奧黛麗赫本與導演威廉惠勒交談,其率直的表現被意外拍攝下來,結果也讓奧黛麗赫本贏得了該角色。之後為了配合奧黛麗赫本,男主角也從卡萊葛倫換成較年輕的葛雷哥萊畢克。而兩人天衣無縫的組合,也寫下了一部不朽的浪漫經典,上世紀七○年代好萊塢曾有意邀請兩人拍攝續集,但最後沒能實現。不過這是好是壞也很難說,畢竟如果續集拍壞了,很有可能會毀損原本故事的美好,你說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