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姐姐要讓著弟弟」,可父母卻總忘了後半句

除獨生子女外,生活中發很多孩子,尤其是年齡稍大的那個,總會被教育著,你是哥哥或者姐姐你要讓著弟弟或妹妹。可是唯獨少了下一句“你要尊敬哥哥或姐姐,要聽哥哥或姐姐的話”。


總說「姐姐要讓著弟弟」,可父母卻總忘了後半句

“你是姐姐(哥哥),要讓著弟弟(妹妹)”,無非是中國式家長不負責任,不經思考地以一種傳統的長幼尊卑的封建觀念來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很多家庭成員內部的其他矛盾,也會有類似的教條來指導。

久而久之,父母就會形成習慣性思維,無論對錯,出現矛盾,總會先教育年齡大的一方。一次兩次皆可,可次數多了,會讓年齡大的那個承受著不該有的忽視和內心的不平等,而年齡小的反而愈加為所欲為,衝突的形成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出現了。

總說「姐姐要讓著弟弟」,可父母卻總忘了後半句

對國人來說,儒家的家庭倫理觀念早就該淘汰了,他不尊重處於弱勢的成員作為獨立個人的權利,實際上這是我國文化中輕視個人或少數的權益以求整體的和諧。這也男權社會是主流相聯繫的(問題太廣,就不攤開來說了)。

這這種方式也意味著家長對孩子們的忽視。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面對孩子間的矛盾,不願意花時間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去正確分析雙方對錯,轉而用一種更加簡單粗暴,節省時間的方式。也更沒有能力引導孩子以一種智慧的方式溝通,辨別是非,相互妥協,久而久之機會造成年齡大的軟弱孤僻,年齡小的更加膨脹。。

雖說應兄友弟恭,但這個前提是保證在辨別是非的基礎上。

從很小我們就被教育要有輩份、長幼之間的身份差別,要尊老,要愛幼。可我們卻沒有看到更遠的影響,這些品質的前提應該是尊重,而不是一味的忍讓著。

總說「姐姐要讓著弟弟」,可父母卻總忘了後半句

不要只看一時的利弊、情感。

姐姐和弟弟之間,年長者包容、忍讓年幼者,是讓兩者更加和睦。若是想用一時的對錯來決斷,忽視長幼差別,則會讓人更自私,不能容忍幼者成長過程中一時的錯誤。

簡單來說,並非反對包容,忍讓,只是這包容和忍讓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是非對錯的基礎上,而並非因為是非對錯就無法包容和忍讓。這

兩者並非非黑即白的矛盾,恰恰需要的是兼顧兩者的智慧,而不是一句簡單的“因為年長就要忍讓”了事。

所以,作為父母,下次教育孩子的時候,若是說了「姐姐要讓著弟弟」,那就記得加上一句「你要尊敬姐姐,要聽姐姐的話」

不偏不正,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