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1、至真至純

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是什麼時候想看四大名著的呢?又是什麼時候想看紅樓夢的呢?可能是那時被古色古香的遊園所影響,也可能是收到了大學同學的間接影響,也可能是想去窺探一下寶黛之間的纏綿悱惻的愛情。

反正不知在什麼時候,突然對《紅樓夢》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興趣使之行動,沒多久紅樓夢就成為了一長段時間的睡前讀物。

猶記得初中班主任以前是這樣概括紅樓夢的內容的,原話已不太記得,但大致好像是這樣說的:“紅梅夢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林黛玉和賈寶玉悲哀的愛情故事,還有賈王史薛盤根錯節的家族糾葛。”

確實是這樣,厚厚的一本書裡主線就是那樣,兩個怨兒的糾葛,四個家族的牽連。賈王史薛,互為姻親,相輔相成,一榮俱榮,一敗俱敗,盤根錯節。

各種人等各色命運各個緣分。

十二金釵命運各異,或喜或悲,各自演繹了浮華世界裡短暫的一生。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鳳姐;還前世之恩為情流淚身死的黛玉;天賜“金玉”良緣的寶釵;被人擺弄的尤家姐妹……女兒生!女兒情!女兒悲!女兒嘆!大觀園裡一眾女兒們,在人生的畫卷上勾勒著自己一筆又一筆的行跡。

2、至情至性

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紅樓夢裡最是濃墨重彩勾勒的當是林黛玉和薛寶釵。

金陵十二釵中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是這樣概括的:“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可嘆停機德”: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布(停機德),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德寶釵在文中的定位即是勸勉寶玉收心苦讀,考取功名;“堪憐詠絮才”:詠絮的謝道韞, 能詩善文的女子,喻指才情橫溢的黛玉;

“玉帶林中掛”:黛玉的才情無法展現,命運悽苦;“金簪雪裡埋”:如金簪一般的寶釵,被埋於雪裡,不被重視,冷落孤寒的境遇。

兩人皆是姿色上乘,但卻性格迥異。黛玉滿腹柔腸,詩情畫意,小家碧玉;寶釵溫婉可人,大方得體,大家閨秀。兩人無論才情,相貌,任一點都能豔壓大觀園,都是絕對地令人討喜的女子。

若是我是在十五六歲的年紀接觸紅樓夢,我想我會更欣賞才情美貌於一身的林黛玉,浪漫的黛玉為愛生為愛亡,生活裡的全部是被自己的情人佔據,為其喜,為其憂,精於人情世故的寶釵總是不能讓學生時代的我們的另眼相看。

可是現在的自己卻更青睞寶釵這個人物形象,比起一生囿於愛情悲苦身世的黛玉而言,寶釵的世界好像更適合生活。


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家道中落的寶釵,跟隨母親和兄長來到榮國府投親,知禮守禮,住在蘅蕪苑從未有過多的要求,在繁華的大觀園裡,即使自己房屋簡陋,也擔心驚擾主人家,不發一言。

因和寶玉有著金玉良緣的戲言,作為女兒家,也並未因此糾纏竊喜,只當一句玩笑,也不願因戲言影響大家的關係,總是藉故避免著兩人的獨處,以防引起不必要的流言。

最後因緣際會仍是應了箴言,與寶玉結成夫妻,也是恪守禮節,不扭捏姿態,聽憑父母之命安排一切。

對待自己的母親兄長這般的親人,孝順體貼;對待賈母邢夫人這般的長輩,謙卑有禮;對待黛玉香菱這般的姐妹,坦誠真心。成婚後,對待已經成為自己丈夫的寶玉,三從四德,日夜勉勵其進步成才。

單從書中,尋找寶釵的影子,我想就是諳於人情世故,進退得宜。一番說話,幾番處事,不僅讓自己安心,也能讓別人開心。

而這個,貌似是自己工作這麼久都沒有學會的處事之道,所以才覺得稀奇,所以覺得厲害。


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而黛玉,追溯前世,為還情債,病弱的黛玉為報恩來到寶玉身邊,滿心滿眼只為寶玉一人,寄人籬下,多愁善感,縱有獨得卓越的才情,最後卻多成了派遣內心煩憂的載體。

淺淺一句流言也能讓她徘徊在生死的邊緣,一句解釋也能讓她放下心結,掙扎出求生本能。這可能就是易受傷的玻璃心,這樣的玻璃心總是讓她沉醉於悲傷中不能自拔,心有慼慼焉。

嬌弱的林妹妹,一腔愁緒,滿腹情思,放在現實中,鬱鬱寡歡,更適合生存在書中,畫中,回憶中,愛之憐之憶之珍之。

3、至高至潔

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紅顏薄命的晴雯也難免讓人疼惜。

紅樓夢中第五回對晴雯的判詞中說到:“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詩生”

人比花嬌,嬌俏靈動,男兒為之痴迷,女兒為之嫉妒。

正因俏麗的外表,遭人口舌陷害,流言四起,以媚惑主,逗弄寶玉。經不起惡意傳話,晴雯遭到迫害,落得身心鬱結、不治身亡的悽慘結局。

晴雯雖美,但卻知進退,懂得主僕之別,始終恪守著的是奴婢的本分。臨死前,晴雯曾說:早知也應打個正經主意。如他們所說,真做了那樣的事,現在平白被人厭棄,拖著病體反覆折騰,遭受不白之冤。

在世人眼中,最美的玫瑰都是帶刺的,都是有毒的。這樣的觀念,流傳千年,仍舊生生不息,並以著越發扭曲的形式存在著。被世人稱讚美麗的女子,總是被世俗的觀念束縛著太多。

滿身名牌經濟寬裕,被傳從事的不是正經工作;良人無才無德,被傳貪圖富貴榮華委身侍人;擱下伴侶衣著亮麗外出遊玩,被傳不守婦道沾花惹草……

外人的戲總是很足,自己身處其中,難免無奈嘆息,無法訴說。

4、至心至意

初識《紅樓夢》之女兒情


……

書中女兒成百上千,各自命運跌宕起伏,一一贅述亦顯冗雜,各色命運各執評述。

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 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作為大觀園中被眾人捧在手心的年輕公子,正因著如此脾性,參與著看透著這大觀園裡女兒們的一生。

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可我以自己主觀的角度看的都是大觀園裡女兒們的一生,是覺得略略狹隘了一些。

我相信著每一次的閱讀都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閱後感受。期待下一次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