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流浪地球》海報

“無論這部電影最終評分是多少,票房是多少,只要能吸引票房數值萬分之一的觀眾去閱讀原著,這部電影在我眼裡就是一部完美的科幻電影。”

這次無聊的春節,被“小破球”引爆了

估計任誰也無法想到,在今年包含諸多亮眼喜劇片的春節檔中,最後是一部國產科幻片殺出一條血路,不僅票房上直逼《戰狼》系列,輿論場上也成功佔據半個月的“C位”,延伸出種種話題,甚至曾經出現在《戰狼2》上的“電影家國”爭議,現在也正慢慢籠罩“科幻”這個新題材。

但是,有一個人或許預知到了幾分,那就是電影片尾字幕特別鳴謝的吳京先生。

多少人因“吳京”棄影,就有更多人因他而觀影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流浪地球》海報

我是在知乎的一個提問:“《流浪地球》為什麼特別鳴謝吳京?”中得知了這部電影的一些幕後細節,以下是摘取的兩則:

如果你是一個新人導演,傾家蕩產拍了一部在國內非常小眾電影。可拍到一半投資撤了(臨時加一句,萬達說他們跟流浪地球關係不大,不存在撤資行為,作為非業內人士,我一切以官方聲明為準,我討厭一切謠言傳謠行為。所以這個投資撤了有待商榷,當然沒錢是肯定的,這也是導演本人說的。),這直接導致一場非常重要的戲沒錢拍了。這時候,一個人出現了,這個人剛拍了一部中國票房第一的電影。他看你的劇本好,答應給你客串個角色,這一客串,客串了30天沒有怨言。後來,你跟他說,你沒錢拍了,能不能讓他幫幫你。他拍了拍你的肩膀,說可以,然後給你投了6000萬。解了你的燃眉之急。拍著拍著,錢又不夠了,你沒辦法,又恬著臉告訴他,錢不夠了,要不片酬就算了。他說,那就算了吧。

你對這個人是什麼感受?

人是有感情的。

轉自知乎用戶:寡人有疾

另一則:

...龔格爾的專訪,是這麼描述的

“吳京老師不太一樣,他是比較猛,他根本不care,他就是看劇本,哭了,太牛逼了,聊聊吧。然後跟導演見面,一頓喝,倆人全都喝成那樣了。這事就這樣了,吳京老師一分錢沒要,拍了一個月,還投了好幾千萬。”(這段話,在專訪中緊挨著“碰了一圈,所有著名的演員幾乎都碰過。”那段話)

轉自知乎用戶:蘇老闆

實話說,作為一個不經常看電影的人,是這些東西最終吸引我走進電影院。而“吳京”這個名字,這次又徹底閃爍了一番。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可是,吳京這個名字,就像他的代表作的名字一樣,只是提起,就能在電影粉絲中引發一股壓抑,這之中有太多的原因。

集體主義的光環下,即便是娛樂產業,永遠也都要有一個“英雄”式的人物,將大眾凝集在一起,哪怕會加深壓抑和焦慮。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龍珠》中的精神領袖

這種自身攜帶的巨大話題性,是這部電影最終“活”起來的源頭。所以,從這部電影本身出發,吳京功不可沒。

可以因為一個演員而討厭一部電影,但不能因為一個演員,討厭他的全部電影

“科幻”會是新一輪金字招牌嗎?

儘管劉慈欣的《三體》已經榮獲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三體》的名號照亮了中國整個科幻界,但是科幻依舊是一個小眾題材,而國產科幻就更是小眾中的小眾,在此之前甚至不值一提。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三體》作者劉慈欣

目前為止的20多億票房中,有多少是出於“鼓勵”?答案已經不重要了,作為一個現象級電影,掀起一陣陣的討論,已經成為了它新的使命。每一次的討論,都將成為下一部國產科幻片珍貴的參考依據,而下一部科幻片也必將是萬眾矚目,只不過,目前只能保證下一次。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中國的科幻距離歐美科幻還有多遠?多遠並不重要,

關鍵是我們現在終於可以討論這個話題了。

電影本身的特色:特效和臺詞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特效還是不錯的,看反響已經滿足大部分觀影者品味了,這一次是臺詞方面脫了電影的後腿。電影裡最後女主廣播的那段話,已經足夠讓每一個5星顯得有些礙眼...

整體劇情的推進,也並不嚴謹,豆瓣最高贊1星影評中說的點,並非全無道理,感興趣者請參考豆瓣影評:《流浪地球》,不及格。

失控的電影,躺槍的豆瓣

就像誰都沒預料到,賀歲檔是這樣一部片子撐起了檯面一樣,誰知“小破球”更是直接把豆瓣推到了風口浪尖。

因為對豆瓣評分機制導致存在的對“破球”惡意刷差評現象,眾多電影粉絲跑去應用商店去給豆瓣“打一星平衡”。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講道理,此刻應該心疼一波豆瓣。截止今天,《流浪地球》豆瓣評分為7.9,顯示好過86%的科幻片,好過88%的災難片。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這個評分已經完全對得起這部由劉慈欣原著改編過來的電影了,畢竟,說是改編自小說,其實不過是藉助了一下小說的背景設定,然後截取了小說中的一個沒有重點描述的小插曲重新演繹了一下。

因此客觀地說,原著小說的優秀,本質上並沒有給這部電影加分多少。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電影原著

那豆瓣的這次“誤傷”,背後折射出了什麼?大概是當下的觀眾,越來越多的從評分判定電影的好壞,而不是出於電影本身的質量。

換句話說,就像是豆瓣創始人阿北2015年所說的:

為什麼我喜歡的/我討厭的/我拍的/我導的/我投資的電影/電視劇會在豆瓣上的評分低得/高得不正常?

在評分這件事上,看到評分和自己想法一致,覺得豆瓣靠譜,看到不一致,覺得豆瓣不靠譜。這種反應也正常。

但“豆瓣”後面只是很多個“別人”而已,不多不少。你和別人平均看法不一致,可以冷靜下來再下結論。未必別人不正常,也未必背後有陰謀。這也不一定是壞事,大眾經常是錯的,至少你是有主見的。

《奇葩說5》裡,臧鴻飛在討論年輕人表達喜好和觀點時說到:“這兩年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所有的年輕人判斷對錯,或者判斷情感的時候,變成了一種二元對立的,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價值觀。”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奇葩說》第五季

這是現在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拿到評分來說,就是“我不能容忍我喜歡的東西被你說不好”,而不是獨立地進行自主思考,幷包容地交流自己的觀點。

都9102年了,我們應該學會包容,互聯網繁榮至今,我們應該對得起它。畢竟,靠觀點,身份和陣營來獲得歸屬感,不過是自尊的底線。

思想的最佳去向,永遠是自由而又和諧地碰撞。

寫在最後

關於這部電影,無腦刷5星的人,未必就比認真打1星的人有眼光。這部電影,從小說中走來,帶有小說本身的烙印,雖有改編,但是基調並不變,希望更多的人能借此機會去了解一下原著,也是給想象力“松個綁”。

《流浪地球》:逃得出太陽引力  逃不掉被人性狙擊

認識科幻

因為,每一次的輿論熱潮,重要的不是站隊做選擇,而是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