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胴體」等於「裸體」?

“胴體”,《辭源》解釋道:“屠體,家畜屠宰後的軀幹部分”。《現代漢語詞典》,這裡“胴體”一詞意思似有所擴大,除了指動物軀體外,有時也指“人的軀體”。但其最主要的意思仍然是“軀幹”,不是人的,而是特指動物的“軀幹”。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可是現在呢,“胴體”一詞不知道怎麼回事,簡直就成了女子“裸體”的代名詞。這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批判過的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慣性:“中國人一見到短袖······立刻想到全裸體。”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古人不敢自稱“我”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稱的代詞,譬如吾、餘、予、我,在古代,公開自稱“我”、“餘”甚至會被大家譏為不懂禮儀。據考證,至少從晉朝開始,各級官僚熱衷於自稱“下官”來顯示自己的謙卑。唐人用略顯青澀的“小生”來指代自己。宋朝則再進一步,那時的官僚喜歡自稱“卑職”,普通人則更願意自稱“晚生”。

“美輪美奐”房屋好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美輪美奐”《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輪,盤旋屈曲而上,引申為高大貌;奐,鮮明,盛,多。美:讚美;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多用於讚美新屋。不能任意擴大範圍,運用到非建築類的事物中去。

切勿亂拋“橄欖枝”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有關“橄欖枝”的典故,出自《聖經·舊約·創世紀》。為了摸清洪水氾濫的情況,諾亞放出鴿子去試探。當時世界上一片汪洋,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方舟。七天以後,諾亞再次放飛了鴿子。鴿子飛回來了,嘴裡還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後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雙方交戰,一方求和,便可說“伸出橄欖枝”

“七月流火”非天熱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中,七月並非公曆七月,而是指農曆。“火”是指大火星,它是天蠍座裡最亮的一顆星,“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邊落下。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日漸轉涼。

“望其項背”能趕的上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出自明·朱有燉《三度小桃紅》,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與“望”的對象,比如難以望其項背,表示差距大。

“差強人意”非不滿意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差:稍微、大致;強:振奮。原意是吳漢很能振奮其部下的意志。後用來指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也就是還行,不錯,可以。

“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胴體」是「裸體」麼?細說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