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長城修建的原因眾所周知,漢民族世居中原,依靠黃河灌溉農田,自給自足。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受天氣影響的後果遠大於中原。為了生存,遊牧民族時常犯邊劫掠,而中原王朝大多苦於沒有養馬之地,機動力不足,被遊牧民族折騰的不勝其煩,才開始不斷的加固長城。明朝北元殘餘勢力分化為韃靼和瓦剌,屢屢侵襲,朱元璋在大修長城的同時,分封藩王御邊戍敵。長城八大關自東向西依次是山海關、紫荊關、居庸關、娘子關、雁門關、偏頭關、嘉峪關、玉門關。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明平西伯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使神州陸沉。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明將於謙曾說:“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併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陘”之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為險要。居庸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居庸關是四大重要關卡之一,有南口,居庸關,上關和八達嶺。現存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後又屢經繕治。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巔,周長4000餘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設施。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娘子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臺、點將臺、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唐代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自秦漢以來,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國統治的中心,成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帶。雁門關及其所在的代縣是古代塞北少數民族入侵內地的通道,所以,雁門關自古就是邊防戰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雁門關北通大同,南達太原,進可主遼闊草原,退可守千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偏頭關,位於山西省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因東仰西伏,故名偏頭。現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順、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慶年間均有修建。“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這是古人對偏頭關的讚譽。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戰場。“趙武靈王略中山破林胡,取其地置儋林郡”。偏關秦漢屬雁門,隋屬馬邑,唐置唐隆鎮,名將尉遲敬德在關東建九龍寺。偏頭關城形狀不規則,東西長1100米。東、西、南三道城門均建有甕城。城高10米處砌磚石,南門至西門一帶,磚石大部猶存。西牆、北牆多為夯土牆,東部城牆已毀。明代除設置“偏頭關”外,在重山峻嶺的長城沿線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有樺林堡、老牛灣堡、草垛山堡、老營堡等。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玉門關地處西北乾燥之地,所以唐代詩人王之渙才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說。

長城八大關是哪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關口,指通往一個地區的山口,隘路。歷來受中原王朝的重視,陝西雖然沒有長城八大關,但不缺雄關,最著名的就是潼關。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叛亂,兵臨潼關,唐玄宗命哥舒翰主動出擊,結果大敗,潼關失陷。若非如此,憑潼關之險,安祿山這個蠢貨豈能輕易攻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