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與微信、支付寶類似 ASIC挑戰人工智能央行默許

比特幣交易與微信、支付寶類似 ASIC挑戰人工智能央行默許

國內首單刷比特幣購物在上海誕生

5月22日,由區塊鏈綜合門戶《共享財經》舉辦的“比特幣披薩日”在上海舉行。當日下午6點50分,一位趙姓客戶用0.00244337比特幣購買了一個16寸價值129元的全肉披薩,此舉標誌著中國首單比特幣消費支付在上海誕生。

據瞭解,在顧客的體驗過程中,比特幣的支付與使用微信、支付寶的掃碼支付過程類似:店員在終端設備中輸入商品價格後即會生成一個二維碼,顧客使用相應的比特幣錢包應用掃描之後,即可完成支付。

比特幣交易與微信、支付寶類似 ASIC挑戰人工智能央行默許

目前,比特幣的使用案例在世界各地不斷湧現,在南非,從咖啡販賣車到零售商店,到處可見“接受比特幣”的標誌。

在美國、英國比特幣可用於購買房產。據悉,此類交易主要為購買新建的定製住宅而設,全部購買價格均通過比特幣轉賬給賣方/建築商。然後,賣方再將該數字貨幣兌換成美元。

使用比特幣支付在國內合法嗎?

根據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發佈的相關文件,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文件稱:“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這是否意味著使用比特幣支付在國內不合法?對此,監管的態度並不是一刀切的。

對於數字貨幣和ICO監管,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用這樣幾句話表露了態度:“監管是動態的,說不上未來一定有某種確定的監管政策。總體上應取決於技術的承受程度和局部的測試結果。

比特幣和分叉幣出現太快,不夠慎重,迅速蔓延會造成負面影響,不慎重的產品可以停一停,有前途的產品經過測試認證再推廣。”

比特幣交易與微信、支付寶類似 ASIC挑戰人工智能央行默許

在周小川看來,數字貨幣有技術上的必然性,但要注意整體金融穩定,防範風險,同時保護消費者。要進行測試才推廣,避免出問題時消費者承受損失。小編以為,對於使用數字貨幣支付,監管對此的核心歸根結底在這兩個字:慎重!

比特幣交易與微信、支付寶類似 ASIC挑戰人工智能央行默許

另一方面:中國ASIC芯片製造商比特大陸(Bitmain)此前出售了全球80%的礦業,正考慮進入一個充滿挑戰的人工智能領域,希望可以開發出比特幣AI芯片。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我朋友也可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