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也不會減少別人的成就

日本學者詫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學》一書中說:“所謂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佔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寶貴的東西被人奪取,或將被奪取的時候產生的感情。”一個心胸狹隘,嫉妒心強的人永遠也無法獲得給予和付出的快樂,而且這樣的人既自怨自艾,又見不得別人好,只能一直生活在對自我的折磨中。

嫉妒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也不會減少別人的成就

一個女孩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大學的時候,宿舍的一個女孩找到了一個條件頗好的男朋友。每天都在換不同的名牌服裝,看得我們不免新生嫉妒了。有一次校慶晚會的前夕,她的男朋友送了她一件美豔絕倫的晚禮服。晚會前的那個中午,我自己在宿舍,看著她掛在床頭的晚禮服越看越難受,不知哪裡來的一股邪火,忍無可忍的找了瓶墨水潑了上去。本來,我以為同宿舍的姐妹們會責怪我,可是當那個女孩哭著跑出去之後,其餘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竟然都笑了起來。”看來,嫉妒之心是人人都會有的。

嫉妒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也不會減少別人的成就

心胸狹隘的人常常因為自己的嫉妒心理而新生怒火。《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才智過人,周瑜新生嫉妒,於是他想方設法除掉諸葛亮。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奪取南郡,周瑜第一次奪取南郡失利受傷,雖然隨後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趁機奪取了南郡等地。諸葛亮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周瑜卻很生氣。隨後,周瑜又誆騙劉備到東吳,想軟禁他,但諸葛亮卻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周瑜以攻取西川為名借到荊州,想乘機殺劉備,奪取荊州,誰知被諸葛亮識破計謀,自己還被戲耍了一番。回到東吳,周瑜就一病不起,臨死前嘆了口氣說:“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死時才三十六歲。因妒生憤,因憤生恨,因恨而終,周瑜這樣一個風流人物死的實在可惜。

嫉妒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也不會減少別人的成就

命運賜給我們歡樂和機遇,同時也給了我們缺憾與苦難,我們沒有必要怨天尤人,更不必嫉妒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一句發人深省的俗語。別人有所成就,我們不要心存嫉妒,要想擁有幸福的人生,必須能夠平靜地看待別人所取得的成功。嫉妒不會為你帶來絲毫好處,也不會減少別人的成就,只有淬鍊自己的心靈,你才會不受嫉妒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