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繼10多人攀登珠穆朗瑪峰死亡後,5月13日,喜馬拉雅山也發生了8人登山團失蹤的事件,至今仍生死未卜。

今年以來,登珠峰 死亡率創下了新高。

今年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登山人群擁堵,登山者甚至嚮導都不瞭解氧氣使用頻率,最終氧氣耗盡,還有就是缺乏經驗,以為交錢就能上頂峰。

據瞭解,從中國登珠峰要45萬,從尼泊爾需要35萬,明年還會漲,並且這只是一次的費用。征服珠峰前,先要從海拔5000米開始逐步進階,花費至少60萬元。登珠峰變成產業,200人就是1個億。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對此微博上網友的評論分成兩極:一是認為登珠峰沒有對錯,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純粹是花錢找死 。

對“登珠峰是花錢找死”的觀點,資深探險家金先生稱:“這是登山者的最高榮譽,肯定有風險,明後年會更擁堵。”

這件事,好比每輛車都有剎車,一旦壞了,主人會馬上將它修好,因為靈敏的剎車是行駛的安全保障,做人也是一樣的。

人生中的各種事情,重要的不是你做得多爽、多順利,也不是怕死地把自己關在家,重要的是你知道什麼時候該上山,什麼時候該下山,什麼時候該“踩剎車”,什麼時候該調整自己。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1

油門很多人都會踩,剎車卻不是


人生就像開快車,很多人都知道怎麼踩油門,但一段長遠而痛快的人生,最關鍵的不是油門,而是你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剎車。

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印度一位16歲的男孩連續吃雞6小時後,突然拿著手機開始大喊大叫,隨後失去意識,家人緊急把他送到醫院,可是已經來不及,送到醫院的時候男孩心臟已經停止跳動個,醫生當場宣告男孩已經死亡。

家人稱男孩非常沉迷遊戲,強制刪除後他曾絕食抗議家人,男孩死後,家人對媒體痛哭,呼籲政府禁止這類遊戲。

不懂得剎車的人生,最可怕。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一個人在長期的單一環境中很容易忘記自己與生活本身,一旦過度陷入當中的情境就容易膨脹了野心或麻木了本性,從而衝向可怕的終點。

就像現代人離不開手機一樣,每個人都在發消息、看資訊、玩遊戲、煲劇……迷失在網絡世界裡,每天八個小時、十個小時,甚至十二個小時都在網絡上。他們不知道知道每天上網花去多少時間,只覺得快樂得不得了。可離開了那根虛擬的線,生活卻一塌糊塗。

他們不懂所有透支的快樂都標示了明確的價碼,直到有一天生活要他做出選擇,他攤開雙手,一無所有。

油門很多人都會踩,剎車卻不是。如果你不相信剋制是通向真正意義上人生之門的鑰匙,放縱也更不是。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2

活著,就是一個逐漸學會“剎車”的過程


有一種人,面對生活有一股橫衝直撞的勇氣,從來不會對著黃燈嘆息。

我有一個朋友,35歲之前事業一帆風順,娶了漂亮的老婆,父母安康兒女成雙,事業上也一路平步青雲,只有一樣不好,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工作狂。

每天所有的力氣都被他用在了工作上,通宵工作就不用說了,三餐不定時,還常常出席應酬聚餐飲酒,每天幾乎都要凌晨才能結束。結果就是一推開臥室的房門,就疲憊地跌入睡眠。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家人自然擔心他的健康,他總說著“沒事沒事,我身強力壯的,這些算什麼。”

後來你們應該也知道了,有一天開著會,他忽然肚子產生劇痛,整個人暈倒了,送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胃穿孔。

也不知道是不是塞翁失馬,從那以後他彷彿從鬼門關走過一遭般,從此改掉了應酬和瘋狂加班的習慣,三餐定時,把身體和生活認真地打點起來。

“以前覺得拼命工作是快樂的,後來發現有時候需要按一下暫停鍵。”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生活總能用自己的辦法讓你明白,活著就是一個逐漸學會剎車的過程。

後來吃過虧之後的我們,終於慢慢懂得:暴飲暴食會得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吃飯要踩剎車;酗酒會行為出路,所以應酬要踩剎車;言多必失,所以說話要踩剎車;衝動會壞事,所以發怒要踩剎車;感性有時候會殺死理性,所以下決定的時候要剎車;樹大招風,高調過頭要踩剎車;放縱第二天一定會後悔,更要及時清醒踩住剎車……

韓寒在《一座城池》裡講:“人世間的事,啟動了哪有那麼容易停下來的,一腳急剎車還要老遠才能停呢。

如果你一直是猛踩油門衝過來的,那麼也是時候該踩踩剎車了。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3

適當地“剎車”,才能走得更遠


蔣勳認為,人生應是可以隨時停下來緩慢行走的一條路,而不是一條只講求速度的高速公路。

有一個成語叫作“進退失據”,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已經失去了平衡、失去了依靠的狀態。現代人常常就雙腳踩在這樣的泥淖中,無法動彈。

電影《小森林》裡市子前往東京闖蕩,可即使她再努力,還是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步伐,一次失戀後,市子的人生到達了低谷。在最失落的時候,她沒有窩在床上痛哭自艾自憐,而是選擇了停下來。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她回到了家鄉小森,那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村落。那裡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被青山綠水環繞,那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雙手經營著自己渺小的生活。

在那裡市子一個人種菜,一個人做飯,平和而安靜,加上朋友的陪伴,她更加了瞭解生活與自己,由此慢慢告別彷徨和迷惘,得到了溫柔的治癒,更從一蔬一食中獲得了重頭再來的勇氣。

電影裡,有一段臺詞很適合我們每個人:“在某個地方摔倒時,每次回頭看之前的自己,發現每次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儘管一直很努力,卻讓人很失落。

但是每次,積累下了經驗,所以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再是原點。也許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每次卻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橫著延展出去,想到這裡,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努力一把。”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小時候的我們總想快點長大,可是一旦長大之後,想踩剎車都來不及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實總要求我們無法悠哉遊哉地生活,我們無比焦慮,並迫不及待地追趕時間,世界對我們來講,太複雜了、太快了,稍微鬆懈一下就追趕不上。

於是我們再也沒有時間沒有閒情去欣賞一株花開、沒有時間品嚐一顆飽滿的西紅柿,沒有時間打扮自己,我們坐上了一輛瘋狂的列車,好似剎車壞了一樣,沒人打算停下來。

可生活這輛沒有目的地的車,有時該踩油門,有時就該踩剎車,不停下來左右看一下,就無法決定往哪兒開。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正如韓寒曾經講過的那樣:“親愛的,生活它不是深淵,它是你走過的平原和你想登上的高山,也許它不屬於我們,但它一定屬於你。它絕不會把你拖下深淵,它只想讓你伏在地上,聽聽它的聲音,當你休息好了,聽夠了,你隨時可以站起來。”

希望你永遠記得,讓自己一隻腳永遠踩在剎車上,希望你永遠記得,適當地停一停,才能走得更遠。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登珠峰者回應“花錢找死”:不會“踩剎車”的人生,到底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