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稱通州。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處。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南通天寧寺:位於南通市崇川區中學堂街11號,主體建築大雄殿高近40米,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歇山式,明向六根內柱,系用"包鑲法"製成的十二瓣瓜楞柱,下有覆盆式石槓礎,上雕纏枝牡丹花紋。主柱有20根,高18.3米,為宋元遺留下來的木結構古建築。此外,天寧寺還藏有宋徽宗趙佶為天寧寺御筆題寫的"大雄之殿"和明代祝枝山題的"德玅空明"兩塊匾額。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廣教禪寺:位於南通市南郊的狼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廣教寺的寺院建築遍佈狼山,分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下的建築主要有大佛殿、輪藏殿、 大悲殿、金剛殿、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方丈室及僧寮等。山頂有廣教寺的主要建築群,有山門,萃景樓、圓通寶殿、大聖殿、還有葵竹山房、三仙祠、支雲塔等。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位於南通市桃塢路44號,建於1920年,佔地面積26000多平方米。樓座北朝南,採用中軸對稱式佈置,以門廊、大廳和會議廳為中軸,兩邊以辦公樓環繞形成院落,大樓建築面積4707平方米,由南通籍近代著名建築師孫支夏設計建造,是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代表性建築。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韓公館:

位於海安縣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韓國鈞故居坐北朝南,系一組完整的四進式宅院,由門樓、二門、照廳、正廳、西花廳、穿堂、堂屋、槅門、火巷、花園組成。佔地7500平方米,整個建築保存完好,是一組蘇中地區不可多見的晚清優秀建築群。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水繪園:位於南通市如皋市城東北隅,是我國江南園林建築的孤本代表,是我國眾多的名園之中,一處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繪者,會也。"園以水為貴、倒影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園言志,以園為憶、並融詩、文、琴、棋、書、畫、博古,曲藝等於一園的特色,又足以說明它原來是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江南才子冒闢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婉棲隱過,因此頗為出名。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如皋公立簡易師範學堂舊址:位於如皋古城東南隅,建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為全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公立師範,創辦人為清翰林院編修(民國初任江蘇省議會議長)沙元炳。沙在協助南通張謇創辦"通州師範學校"的同時創辦該校。建築格局參照日本弘文學院圖樣,融合中國書院風格。一百多年來,保持了原貌、原址、原辦學方向,有"師範教育活化石"之稱,近5萬名學生分佈於海內外各地。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大生紗廠:清末創辦的私營棉紡織企業,位於南通市崇川區文峰路,大生紗廠留存的歷史建築、設施仍基本保持著原有的歷史面貌和格局,門類較全,主要文物建築有鐘樓、公事廳、專家樓、清花間廠房、南通紡織專門學校舊址、唐閘實業小學教學樓。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南通市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陳列於南館、北館等展館內,而大型文物標本則展示於室外。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南通市9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青墩遺址:位於南通市海安市南莫鎮青墩村,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青墩遺址分佈面積約7萬平方米,為江淮東部面積最大、文化層堆積最厚且保存最完好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四面環水,環境優美,地域文化特徵獨特,文化遺蹟、文化遺物十分豐富,且代表了江淮東部地區獨特的原始文化,為江淮東部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