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科夫《套中人》: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别里科夫

契科夫先生的文章常读常新,他擅长运用幽默、辛辣和讽刺的笔触,于短篇小说内寓意深刻的道理。而在他创作的所有短篇小说中,《套中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打动我最深。

《套中人》围绕别里科夫的一生,揭露了19世纪末俄国沙皇统治下的封建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的戕害和美好本性的扼杀。

一个月后别里科夫去世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作者便宣告了别里科夫的死亡,诧异的同时我们不禁存疑,到底是谁杀了他?

有人说凶手是科瓦连科,因为他的一推,让别里科夫滚下了又高又陡的楼梯,虽然别里科夫当时感觉没有什么异样,却可能落下了隐形的致命的身体伤害,导致其最终死亡。

也有人说凶手是瓦连卡,别里科夫本就害怕他滚下楼梯这件事被校方知道,会被勒令退职。谁知瓦连卡看到他摔下楼梯后,不禁没有安慰他,反而发出了整幢楼都能听得到的“哈、哈、哈”大笑,她的笑声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其精神崩溃而亡。

契科夫《套中人》: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别里科夫

曾经我在学生时期读《套中人》时,也有以上的揣测,觉得一定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是凶手。可是多读几遍《套中人》后,发现真相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害死别里科夫的幕后凶手正是他自己。

虽然别里科夫被科瓦连科推下又高又陡的楼梯,有可能存在隐性的身体伤害,但这种伤害可以通过医学来治愈;虽然瓦连卡无意的笑声在精神层面对别里科夫造成了刺激,但如果别里科夫是个大度的人,他也根本不会在意,更不会成为压倒他思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害怕这一切所带来的想象中的严重后果无法承受,而瓦连卡的笑声更是加重了这种心理负担,才导致其死亡。所以说,别里科夫保守、固执、胆怯的思想,才是杀害他自己的真正凶手。

虽然别里科夫是契科夫先生笔下虚构的人物,并且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可是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都是别里科夫呢?

在这个世界上,社会中的种种规定、条约,我们自己给心灵所施加的各种枷锁,都如一个套子一样制约、裹挟着我们。不知有多少人宁愿藏在无形的套子里,也不愿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当然更不愿承认这一切只是自欺欺人。

契科夫《套中人》: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别里科夫

一、套中人别里科夫特殊的个体现象

别里科夫是一个希腊语教师,按说受过很高的教育,应该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可是现实生活中他的表现却让人诧异不已。

就是任何时候出门,甚至天气非常晴好的时候,都穿着套鞋、带上雨伞,并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装在布套里,表装在灰色麂皮套子里;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他的脸看起来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领子里。他戴墨镜,穿绒衣,用棉花塞住耳朵孔,他一乘上马车,就吩咐车夫支起车篷。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就是用一个外壳包裹住自己,这样可以给他制造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就连他所教的古希腊语,也是借以逃避现实生活的套鞋和雨伞。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是他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句口头禅像幽灵一样,在此短篇小说中共出现了九次,每次看到这句话我就感觉快要窒息,喘不过气来。

别里科夫原本也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就是科瓦连科和姐姐瓦连卡来到这座城市和学校后,大家伙儿都开始撮合他和瓦连卡结合结婚,而且他自己也是尝试想要改变的,在大家伙儿的怂恿下,开始经常跑到科瓦连科家去坐着,把瓦连卡的照片放到自己的桌子上。

但是由于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故步自封和对于新事物的恐惧,他一直拖着不敢求婚,害怕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瓦连卡和弟弟科瓦连科一起骑着自行车游玩,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周围人也都表示理解和向往,可是别里科夫竟然吓坏了,认为中学教师和女人骑车不像话,感觉他们不合规矩会出什么乱子。他在第二天鼓起勇气去科瓦连科家教导,却不想争执后被其推下楼梯,正好又被瓦连卡看到笑话,导致思想不堪承受想象中的严重后果而死亡。

现在他躺在棺材里,表情温和、可爱,甚至愉快,仿佛他真的很高兴:他终于被人装进了一个永远出不来的套子。是的,他夙愿得偿了!

别里科夫最终的归宿是坟墓,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因为他终于拥有了一个永恒的“套子”,在这里他可以逃避一切他不想看到的新生事物。

契科夫《套中人》: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别里科夫

二、我们都是套中人别里科夫

套中人别里科夫是一个异类,因为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反常:顽固守旧、胆小怕事、固步自封,才造成了他的悲剧。可是这种悲剧只是在他身上被放大了而已,因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他,只是因为或此或彼的原因,没有如他一样强烈的爆发出来。

小说中村长的老婆玛芙拉,一个健壮而不笨的女人,一生中从来就没出过自己的村子,从来没见过城市,没见过铁路,而最近十年,她光坐在炉子边,只是到了晚上才到屋外去。这种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套子?

别里科夫出于“与同事保持良好关系”,每周会到同事家一坐两个小时尽义务。导致教师和校长都怕他,却也敢怨不敢言,只能忍受。

我们的太太们星期六不举办家庭戏剧晚会,就怕他知道;教士们羞于当着他的面吃荤和玩纸牌。

在别里科夫这号人的影响下,最近十年、十五年,在我们城里变得什么都怕:怕大声说话,怕寄信,怕结交朋友,怕看书,怕帮助穷人,怕教人识字……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无权无势的中学希腊语教师可以有如此大的影响,竟然能牢牢控制一个城市整整十五年,成为一个人人都害怕的人物?终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如别里科夫一样的套中人,他们只是身处其中而不自知,或者说是不想承认而已。

在别里科夫死亡后,学校和城里的人都以为就此可以享受自由的生活。可以悲哀的是,这种恐惧的思想经过十五年的发酵,已经渗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去,成为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以为的自由生活也在维持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又回归到老样子,依旧那么压抑和沉闷。

我们在城里住得又闷热又拥挤,写些不必要的文件,玩玩文特,难道这些不是套子?

我们在一群游手好闲的人、好打官司的人、愚蠢而空闲的女人中间度过一生,我们说着、听着各种各样的废话,难道这些不是套子?

小说结尾,伊凡·伊凡内奇的话语指出了虽然别里科夫已去,但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套子依然存在,他们做为别里科夫的继承者,依然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现代社会,他们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做为别里科夫的继承者,套中人一样存活着。

契科夫《套中人》: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别里科夫

三、如何摆脱套中人枷锁,实现心灵自由

虽然这个城市里都是如别里科夫一样的套中人,他们已经被桎梏了十五年,并将永远的这样生活下去。但是文中却有两个人是例外,他们就是科瓦连科和瓦连卡姐弟。

整个学校的老师甚至校长都害怕别里科夫的“套中人”做派,虽然深受其害,却始终不敢正面指出来,只是默默的忍受着。

只有敢作敢当的科瓦连科敢于当面斥责他,并起外号骂他是“蜘蛛”,指出他背地里进谗言的卑劣行为。并且敢在跟别里科夫谈崩后,提着他的衣领把他推下楼梯。

科瓦连科也是一个富有生气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思想并勇于表达。他对于当时俄国的教育也是直言不讳:“你们这儿的空气闷死人,不干不净!……你们这地方算不得学府,只能算是教人安分守己的衙门,而且有巡警局里那股腐臭气味。

他曾公开表示过,宁愿去乡下捉龙虾、教小孩,也不愿在这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继续待下去。

而他的姐姐瓦连卡更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热爱自由的人,她的出现,让这座因为别里科夫导致的如死水一般的城市拥有了生气。

她爽朗、活泼,敢于肆无忌惮的大笑,勇敢做自己,从来不顾及别人的看法,是这座死水一样的小城里真正的局外人。而她和别里科夫之间经由别人撮合的所谓爱情,也给别里科夫谱奏了生命中一抹亮丽的篇章。

为什么瓦连卡姐弟会是这个小城里的例外,没有被别里科夫的套中人思想毒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没有被对于外界沙皇残酷统治下的共同恐惧同化。

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往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些小城里不断调戏别里科夫的居民,虽然自诩与别里科夫不一样,但是他们已然被其思想所同化,已经拥有了共同的恐惧和退缩。

十五年期间,这些居民们因为别里科夫导致的所有的不幸,都源自于他们自身思想的桎梏。如果他们像瓦连卡姐弟一样拥有自己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敢于面对外界的不如意提出并坚持自己的立场,想来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契科夫《套中人》: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别里科夫

结语

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沙皇统治社会下,思想的桎梏杀死了别里科夫,也戕害了小城所有居民,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帕斯卡曾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生命虽然是脆弱的,但是我们却依然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在新时代里,希望我们都可以摆脱如别里科夫一般的“套中人”标签,勇敢打破桎梏我们自由的心灵枷锁,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作者简介:思然,写作践行者,想要用文字提升自己,时刻走在精进路上的90后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