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珍贵的少共国际师画报

福建省建宁县革命纪念馆,收藏着一份极为珍贵的《少共国际师画报》。这份画报记录了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在建宁这片红土地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里,一批批红小鬼舍身忘我浴血奋战,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见证了在那段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里,少共国际师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这份画报于1994年10月在全国一级革命文物确认会上被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少共国际师画报》黑白石印,长58厘米,宽37厘米,画报左上角,用隶书自左向右横书:“创造‘少共国际师’——给今年国际青年节的赠品!”该画报是少共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创办的副刊画报,是《青年实话》为创建少共国际师而专门出版的宣传画报,以少共中央局名义出版发行。

【风展红旗如画】珍贵的少共国际师画报

画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幅画面为第一部分,画面中宣传队向广大群众宣传创建少共国际师的意义。第二到第七幅画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具体的宣传活动。由于宣传发动工作的深入,无论是在城市的青年工人、模范连队中,还是在农村的少队中,都开展了动员加入少共国际师的活动。被动员的队员热血沸腾,积极向组织表示自己加入少共国际师的决心。画报中有年迈的父亲对儿子说:“你参加少年国际师就是安慰我啊!”有年轻的妻子对年轻的丈夫说:“你也去参加吧,你能带领别人一同去参加!我们将更加光荣啊!”……剩下的画面就是第三部分的内容,体现了宣传发动所取得的成效。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首任政委肖华同志回忆:“江西的兴国、瑞金、宁都,福建的长汀、建宁……各县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在各地的团负责干部带领下,高举红旗,手拿梭镖、长枪,成群结队地向宁都集中,不到三个月的功夫,就有一万多人参加了少共国际师。”


那么少共国际师在这段革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画报中刊登的仿苏联骑兵歌《上前线去》中的歌词帮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少年先锋队,英勇的武装上前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坚决与敌人决死战。”这就是当时少年国际师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真实写照。

少共国际师成立以后,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训练就奔赴前线,先后参加了闽北拿口战斗、黎川团村战斗、建宁邱家隘战斗,以及广昌保卫战、驿前防御战等。在这些连续战斗中,少共国际师表现突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4年11月,蒋介石派重兵围困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少共国际师承担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的任务,在强大的敌军面前,少共国际师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决战。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少共国际师编入了红一军团,继续执行北上抗日的任务。


《少共国际师画报》在艺术创作上也是很成功的。12幅画和一首歌曲的组成,形态各异,既有长形、方形,也有扁形、椭圆形,统一协调,毫无杂乱之感。作者善于捕捉瞬息之间典型的场景细节、场面人物入手,运用动静相结合、粗细得当的表现手法。极有层次地把人物、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说明当时中央苏区在文艺创作上人才辈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创作水平。

《少共国际师画报》无论从历史性、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创造性等方面来说,对研究中央苏区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其价值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