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撐起抗“疫”半邊天


3月31日下午,馬鞍是市8名醫護(疾控)人員在內的安徽省支援湖北醫療隊乘東航包機返回安徽。這也是我省最後一批從湖北返程的醫護人員,項可霞就是其中一員。項可霞,馬鞍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檢驗師。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時刻以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為宗旨,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作為實驗室的業務骨幹,積極履行一名疾控人的責任,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戰“疫”中。

“由於封校,進不去。我只在武漢大學門口拍了一張照片給女兒看看,算是完成了給女兒的承諾。” 3月31日,臨走前收拾臨時住處並進行消毒的項可霞說,他們來武漢之後是對口支援武昌區疾控中心,參與採樣工作。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協同我市對口支援的其他4名隊員累計採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發熱症狀者、核酸檢測雙陰者、康復出院病例的鼻咽拭子樣品9682人。

2月22日是項可霞出征的第一天,項可霞安慰前來送行女兒汪心逸:這些日子,她天天在實驗室裡和病毒(新冠病毒)打交道,都是老相識了。這一次,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看看它們而已。出征前,母女倆相互依偎著留下一張紀念照。看到女兒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項可霞連忙開個玩笑安慰她:“老媽這次去主要是想幫你實地考察一下武大,過幾年咱們考去上大學!”

2月23日,她逆行來到武漢,支援武昌疾控中心,參與採樣工作。在武昌疾控中心一直擔負採樣任務。

武昌區是武漢的老城區,集中了三分之一的病例。每天都有許多樣本要採集,養老院、隔離點、看守所等輪流著來,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臨床診斷病例、“雙陰”出院隔離者各類人群都有。她每天都是全套防護,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屏、N95口罩外面還得再扣上一層外科口罩,每次都是汗流浹背。在困難面前她努力克服著不適應,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和幾名支援湖北隊員一起累計採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發熱症狀者、核酸檢測雙陰者、康復出院病例的鼻咽拭子樣品7451人。

巾幗不讓鬚眉——撐起抗“疫”半邊天

(項可霞隔著玻璃用對講機聯絡)

“上午,我同隊友去積玉橋7天酒店隔離點採樣。隔離點設在樓棟七層,工作人員擔心電梯不安全,讓我們隨他一起爬樓梯。他在前面身輕如燕爬得輕鬆,可苦了跟隨其後已經穿戴好全套防護的我們!N95口罩和防護面罩包裹之下人處於缺氧狀態,室內動動都吃力,更何況爬樓?!爬到三樓我已經兩眼發黑,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裡大汗淋漓,溼透的衣服死死纏繞著我的身體。”項可霞在她的日記中這麼寫道。

多年的實驗室工作已經把項可霞鍛造得相當理性,可那一刻她只想不管不顧地把口罩和防護服都扒下來扔掉,只求能換來痛快地呼吸一口。當時,身邊的隊友看起來和她的感受一般無二,只好無奈叫停了工作人員,蹲下來反覆深呼吸、調整狀態,稍微緩解一些再咬牙繼續爬,好容易踏出的每一步都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終於,七樓到了!

項可霞說,在她40年的人生經歷中,第一次驚覺爬個樓梯竟也能難如登天。等到採完38份樣回來卸下防護的那一刻,一種如獲新生的感覺撲面而來,能自由呼吸的感覺太幸福了!她和隊友不禁感慨幸福原來如此簡單,每時每刻都在擁有隻是我們身處其中而渾然不知罷了。

在支援武漢的日子裡,雖然有著許多的艱辛,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她總是說:“在疫情面前,我逆流而行,戰鬥在疫情最重的武漢,我切實履行了疾控人的職責,我是一個無畏的勇士!”

在家庭中,她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可是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她是巾幗不讓鬚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