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計算如何不重複,不漏項?

為了防止漏項、減少重複計算,在計算工程量時應該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計算。

下面分別介紹土建工程中工程量計算通常採用的幾種順序。

1.按施工順序計算

按施工先後順序依次計算工程量,即按平整場地、挖地槽、基礎墊層、磚石基礎、回填土、砌牆、門窗、鋼筋混凝土樓板安裝、屋面防水、外牆抹灰、樓地面、內牆抹灰、粉刷、油漆等分項工程進行計算。

2.按定額順序計算

按當地定額中的分部分項編排順序計算工程量,即從定額的第一分部第一項開始,對照施工圖紙,凡遇定額所列項目,在施工圖中有的,就按該分部工程量計算規則算出工程量。

凡遇定額所列項目,在施工圖中沒有就忽略,繼續看下一個項目,若遇到有的項目,其計算數據與其它分部的項目數據有關,則先將項目列出,其工程量待有關項目工程量計算完成後,再進行計算。

例如:計算牆體砌築,該項目在定額的第四分部,而牆體砌築工程量為:(牆身長度×高度-門窗洞口面積)×牆厚-嵌入牆內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件所佔體積+垛、附牆煙道等體積。這時可先將牆體砌築項目列出,工程量計算可暫放緩一步,待第五分部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及第六分部門窗工程等工程量計算完畢後,再利用該計算數據補算出牆體砌築工程量。

這種按定額編排計算工程量順序的方法,對初學者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算重算現象。

3.按圖紙自定義順序計算

(1)按順時針方向計算

從平面圖左上角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計算。

此方法適用於外牆、外牆基礎、外牆挖地槽、樓地面、天棚、室內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2)按先橫後豎,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計算

以平面圖上的橫豎方向分別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依次計算。

此方法適用於內牆、內牆挖地槽、內牆基礎和內牆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3)按照圖紙上的構、配件編號順序計算

在圖紙上註明記號,按照各類不同的構、配件,如柱、梁、板等編號,順序地按柱Z1、Z2、Z3、Z4…;梁L1、L2、L3…,板B1、B2、B3…等構件編號依次計算。

(4)根據平面圖上的定位軸線編號順序計算

對於複雜工程,計算牆體、柱子和內外粉刷時,僅按上述順序計算還可能發生重複或遺漏,這時,可按圖紙上的軸線順序進行計算,並將其部位以軸線號表示出來。

如位於A軸線上的外牆,軸線長為①~②,可標記為A:①~②。此方法適用於內外牆挖地槽、內外牆基礎、內外牆砌體、內外牆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建議按清單編號或定額編號順序列項,這樣可以避免漏項。計算時可先看哪一部分可引用於其他部份,對其他引用最多的優先計算。

●工程量計算小經驗●

圖紙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做預算過程中,是以識圖的過程為主線進行,也就是識一張圖做一張圖,做完一張圖扔一張圖,圖扔完也就證明圖識完了,預算也就做完了。因此,做預算必須會識圖,並要掌握一定的識圖的順序。

首先,識圖做預算有幾個原則:

1.一次只看一張圖,一張圖儘量不看第二次。

2.控制大量,調小量,預算是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隨著識圖的深入修改調整完成的。

3.先獨立,後整體,主要的意思是先算獨立的,不相互扣減的,後算有複雜扣減關係的。

4.從識圖的順序上:

先地下、後地上;

先結構,後建築;

先室內,後室外;

先主體,後屋面等等。

其次,根據上述原則把圖分成五部分:

地下、主體結構、主體建築、屋面和室外零星。

對應每一部分確定計算什麼,按定額分項和計算規則確定要什麼就識什麼,識圖達到能夠準確計算工程量為止。其實不叫識圖,而是邊看圖邊計算工程量,工程量計算完後圖也就識完了。

最後,根據計算規則要求的扣減關係進行彙總,並把整圖全盤進行通讀,查看有沒有漏計算的,有沒有重複計算的,有沒有計算錯誤的等等。

安裝最好按照系統從大頭計算到小頭,或者從小口徑計算到大口徑。同時,將對應相同口徑的附屬全部列計。

●實際工作時的經驗●

1.良好的識圖能力

良好的識圖能力要求能迅速建立起構件及建築物的空間印象。能通過多張圖紙迅速查找需要的數據,能發現圖紙中的矛盾及錯誤,能在腦海中勾勒出每個細部的構造等等。

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從傳統的分離式到華南地區的梁、柱表,再發展到現在的平法,表示方法多樣,且設計院出圖也有一些習慣的表示方法。

2.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內容

在對各專業圖紙研究過程中,應隨時瞭解設計人員意圖及圖紙表達內容,對施工前已發生設計變更也應做到心中有數。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包括內容。

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做出預算編制分項和計算出相應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單價,防止出現漏計、重計、錯套等錯誤。

3.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計算要有明確的思路,先算哪部分後算哪部分,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提高計算效率,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以外牆中心線長度為基數,可計算與之有關的分項工程量。

4.深入理解工程量計算規則

工程量的計算有明確的計算規則,因而必須對計算規則有相當透徹的理解。而在實際各方核對工程量數據的過程中,常發生爭議的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對計算規則的理解不同所致。

在理解計算規則的過程中,要結合對圖紙、建築工程的特點及對施工過程的瞭解。對計算規則上的規定需要反覆推敲,比如單層建築物終建築面積,無論其高度如何,按建築物外牆勒解以上的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但當設計中未設計勒角時,其建築面積,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5.耐心細緻

工程量的計算必須耐心細緻,不得半點馬虎。而且出現錯誤以後,修改比較繁瑣。比如計算基礎墊層時,計算規則規定,基礎墊層按實鋪體積計算,在計算工方寬度不同時,其外牆中心線和內牆淨長線將發生變化,與土方的不同。而有些造價工作者往往利用土方已算出的外牆中心線和內牆淨長線數值來計算墊層工程量,導致基礎墊層出現差錯。

6.良好的工作習慣

如表達式的習慣表達方式、中間計算數據的表示方法、在圖紙上的標註方法等等。因為計算數據需要和相關方進行校對,自己也需要校對和查看歷史工程等等。

7.掌握先進的工具技術

當前,計算機的應用較為普及,計算機在合併彙總計算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減輕預算人員工作量的同時也減少了人為計算的錯誤。在計算操作過程中,要求我們努力提高對原始數據輸入的準確性。比如求和公式範圍的輸入,倘若不慎漏計一個或幾個分項是常有發生的。

工程量的計算順序一般來說應該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習慣來做,非定按別人的方法來做,關鍵是做到不漏項的同時可以提高計算速度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