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匠的哲學》:讀完這本書,我果斷放棄了跳槽的想法……

因為對日本人沒好感,所以不管讀書還是看電影,我都特意避開日系的,包括年輕人甚為推崇的村上春樹,也包括島國動作片和動畫片。但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卻是寫一個日本人的。

讀這本書,因為其獨特的書名,也因朋友圈某小夥伴發的與書名相關的一句話。這句話,海叔在之前一篇文章《抱緊組織的大腿,做小程序好,玩APP孬》中也曾引用過,即:“我是賣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飯或炸豬排,怎麼會好吃呢?”

《豆腐匠的哲學》:讀完這本書,我果斷放棄了跳槽的想法……

是的,這本書就是說這句話的小津安二郎的自傳,一個不賣豆腐的特立獨行的很喜歡講大白話的憨大叔的電影人生。

書籍是小小的開本,拿在手中很舒服,字也是小小的,字數不多,整200頁,用個悠閒的週末下午足可看完。

書的封面是一張小津安二郎坐著望遠方的照片,身穿灰白的褲子、灰白的毛衣,頭戴白色的圓帽,手上夾著一支香菸,神情安詳,若有所思,小眼睛、長耳朵、矮胡茬組合在一起,絲毫沒有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其他日本人的那種狡詐和令人不舒服。他就那樣躍然紙上,就是一個憨憨的、專心做事的大叔。

憨大叔一生成就斐然,他24歲成為導演,先後執導數百部影片,獲獎無數。

2002年,被英國《視與聽》雜誌評選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十位導演”之一,在該雜誌2012年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十部電影”中,憨大叔的《東京物語》名列第三。

用德國著名導演文德斯的話說:“如果我來定義為什麼發明電影,我會回答,‘是為了產生一部像小津電影那樣的作品’。”

《豆腐匠的哲學》:讀完這本書,我果斷放棄了跳槽的想法……

海叔記得,上大學時選修過一美女老師的電影課,自那時知道了黑澤明,一直以為他是日本最好的導演。但其實,黑澤明只不過是後輩而已。與小津相比,他還差一點。

這本書,分五個章節,主要選摘了小津曾公開發表的、談電影的言論,還提供了他的一些生平材料。

從那一篇篇或短或長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小津的實在——拍電影實在,寫文章實在,過生活實在,向大眾描述電影那檔子事兒更實在,譬如低機位拍攝只是想省事,愛用特寫鏡頭只是嫌處理背景麻煩,等等。

只說事實,不講道理,或者從事實層面上去講道理,講得毫無玄機、通俗易懂。


正如他所說“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飯或炸豬排不可能好吃”一般。

的確,不管是拍電影,還是幹其他的工作,簡單一些、實在一些為好。太注重什麼文法啦、技巧啦、秘訣啦之類的,實在很累。做人其實也是如此,簡簡單單的傻白甜,反而能活得滋潤,活得風生水起,活得有意義。

太複雜,活得累,反而不如不活。

這也許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吧!

《豆腐匠的哲學》:讀完這本書,我果斷放棄了跳槽的想法……

當然,也是有不喜這本書的地方,就是“酒與戰敗”“戰地來信”兩個章節,所以老爹選擇坐在馬桶上,在刺鼻的臭味中讀完那60頁的內容。

謹以那自然消化的代謝物,代表自己對那場戰爭,對所有犯下罪行的日本人的厭惡與憎恨。

雖然,之後小津也拍了著名的反戰電影《風中的母雞》,對戰爭造成的災難進行了反思。雖然,他在《酒與戰敗》這篇文章中也說了一句讓我舒坦的話——“我心想日本人一定有戰敗的傳統”。但是,並不代表人們能原諒他曾犯下的罪過——那些文字與信件背後的場景。

不管怎麼說,在戰爭中的日本人,是屎一般的禽獸;在戰爭中的小津,也是屎一般的小津……

只喜歡拍電影的,實實在在的小津,不喜歡“酒與戰敗”“戰地來信”裡的、屎一般的小津。


《豆腐匠的哲學》:讀完這本書,我果斷放棄了跳槽的想法……

觀察職場生態,問道填坑實踐;

分享乾貨技巧,探索精進之道!

關注


16年機關老司機,帶您一起觀察職場、吐槽不爽、記錄黑鍋、打倒坑貨。

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問題和疑問,都可加關注私信給我,有信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