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抗“疫”,河濱有個“老戰士”

“藝”起抗“疫”,河濱有個“老戰士”

“老戰士”,這是呂老師笑著給自己的稱呼。本來帶著攝像機的記者,上門沒拍到一段視頻不說,就連一張人物正面照都沒采到,這是呂老師對記者的婉拒。

“多報道一線的人吧,不用報道我,我就是用剪刀剪下我心裡想說的,我這個老戰士並沒有什麼值得報道。”當被問到創作的初衷時,呂老師這麼說。

呂老師名叫呂蘇霞,1957年3月出生,家住河濱街道半窯社區,是當地“我家講堂”“ 百姓名嘴”的文化講師。多年以來從事民間剪紙藝術,宿遷“百名文化人”,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民間工藝委員會委員,被中國書畫研究院授予“中國書畫藝術家百佳”稱號••••••

比起對待記者採訪的不熱情,講起作品寓意時,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家卻熱情專注得像個孩子:“你看這幅作品,名字叫“萬眾一心,鼠年抗疫,中國必勝”。作品上下是三層,第一層有個傘,飛舞著和平鴿,代表著萬眾一心,為全國人民撐起一把保護的大傘;第二層是老鼠抱著瓶子,中間是中國心,是鼠報平安,護中國平安;老鼠的上面有五隻蝙蝠,旁邊有元寶有銅錢,代表中國在鼠年依然是五福臨門、八方來財;最下面一層首先是“三座大山”,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鎮壓住病毒,再朝下是刀叉剪鏟釘斧錘,我能想到的所以利器齊上陣一起殺死中間那個大病毒!看旁邊很多荷花,我們人員自然一定要和諧相處,不能吃野味了••••••”。

“艺”起抗“疫”,河滨有个“老战士”

上面兩張圖是剪的過程中呂老師隨手拍下進度的進度圖,不知道您注意到沒,蓋住的白紙竟是教孫子數學的草稿紙。為了加緊創作這幅作品,老人家已經連續四天晚上都在12點以後放下剪刀了,孫子的數學也不輔導了,愛追的電視劇也不看了,除了吃飯睡覺,剪刀就不離手。 “我家老頭子勸我,不能這樣,身體都熬壞了,我說怕什麼,人家在疫情第一線更辛苦,我得抓緊剪,我就這點手藝,要做自己的貢獻。今天終於剪完了,晚上可以好好睡一覺了,睡覺前我還要看會電視”。

是啊,多麼質樸的語言和小小的願望。這是一個手藝人,以一把剪刀助力,戰疫魔,立國威,用她的這把剪刀與全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共克時艱。萬眾一心,我們定能很快打贏這場戰“疫”, 讓抗“疫”路上辛勞的戰士們也好好睡一覺……

“艺”起抗“疫”,河滨有个“老战士”

(呂老師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