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樂器、不懂樂理的他們,為什麼創作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全國中小學生音樂素養測評中,4萬5千名中小學生唱音樂教材上的歌,音準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小學生只有40%,音準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中學生只佔35%。這是教育部此前發佈的藝術學習質量監測報告中透露的消息。

在學校裡,雖然從一年級起就開設音樂課,但是那些在課堂上表現得如魚得水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私下裡早就功夫在身,會彈撥一兩手樂器的。

在人們的印象裡,藝術雖然美好,卻總有些曲高和寡;而填詞譜曲,更是藝術領域皇冠上的珍珠,普通人覺得遙不可及,望而卻步。

不過,2019年12月23日下午,在上海市大同中學舉行“音蟲創客”示範課上,一群沒有受到過樂器和樂理專門訓練的學生,利用計算機,即興創作出鼓、貝斯、吉他、鋼琴以及主旋律長笛的樂曲,並通過軟件,現場合成了一段集體創作的音樂新作。

從音樂的“門外漢”到嘗試音樂創作,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不會樂器、不懂樂理的他們,為什麼創作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不會樂器、不懂樂理的他們,為什麼創作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音蟲創客”示範課現場

計算機叩開音樂創作之門

樂器學習偏重於技能的練習,並不能高效幫助孩子感悟音樂;機械的演奏練習容易磨滅學習的興趣;一對一教學,教學成本高;孩子的藝術創新能力得不到激發……

隨著技術的介入,諸如以上種種,在傳統音樂教育上面臨的問題,將發生本質的改變。

示範課現場,大同中學校長郭金華介紹,“音蟲創客”是一套以計算機音樂創編為核心,以激發孩子音樂創造力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教學系統。

在信息時代,音樂同樣成為可解讀的數據。因此,在“音蟲創客”這門課中,邀請音樂課教師和信息科教師打破學科壁壘,坐在一起備課,實現跨學科合作與統整。

“我們在建設數碼音樂創新實驗室,改善硬件的基礎上,改造教學流程,讓學生從被動地聽音、跟唱,轉變為音樂的創作者。”

在創新課堂中,音樂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教師從體驗的角度出發,思考課程設計,把音樂知識、技能和科技手段相關聯,為學生創造個性化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郭金華說,“音蟲創客”課程開設以來,大同中學已經有1位學生考進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3為學生選擇進入音樂學院工程系深造。

不會樂器、不懂樂理的他們,為什麼創作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不會樂器、不懂樂理的他們,為什麼創作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出席活動並講話

除了學樂器,提升音樂素養還有更好的途徑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3個月左右的嬰兒就會進行嗓音遊戲;2歲前後的兒童開始進入近似歌唱的階段;3歲能夠填寫較為短小、重複的歌詞;而在良好的教育下,4歲以後的兒童能夠獨立地即興哼唱出相對完整的新曲調。

因此,創作音樂是人類本能的表達方式之一。

實際上,目前世界上三大基礎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Emile Jaques Dalcroze)、柯伊達 (Zoltan Kodaly)以及奧爾夫(Carl Orff)中,都提倡在教學中引入創作內容,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和興趣。

與此同時,已有的實踐表明,孩子在音樂創作中更容易激發興趣,教師則可以採用集體課教學,不用藉助樂器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以計算機為工具,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和效率。

由此可見,制定創造性的學習目標,將實踐融入學習過程,採用信息化的手段輔助,將成為未來音樂教育改革的方向。

早在2011年,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就表達了對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視,把“音樂創造”作為四個內容標準之一,並明確指出,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或合作創編旋律或短曲,“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有條件的地區適用)”。

從2016年起,江蘇省、山東省、湖南省、雲南省、陝西省等省市開始探索在初高中階段將音樂納入考試和素質測評的範疇。通過已有的試點目標可以發現,如何提升全面的音樂素質是改革的聚焦點,構建對應的教學體系將是改革的目標。

在此期間,近年來隨著來自國外的STEAM等教育理念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特別是近些年“STEM to STEAM”的運動,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越來越受到關注。

STEAM教育強調構建式教學,注重學習過程和實踐操作,同時鼓勵信息化手段的介入。

而伴隨時代的發展,原本高昂的專業設備價格大幅下降,加上音樂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創編的門檻越來越低,推廣音樂創編的條件變得日益成熟。

“音蟲創客”課程就是對此的探索與嘗試。授課老師告訴小編,和傳統樂器學習不同,這門課程的學習不需要每天長時間的練習,只需要學生根據興趣,在課後適當的練習即可。

同時,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如果回家想練習,並不需要高額的設備投資,而是在家裡已經有電腦的情況下,只用配置入門級的MIDI鍵盤、專業聲卡和話筒就可以了。

“今天計算機音樂創編類課程的出現,讓我們心目中的作曲家不再遙遠。音樂從起源開始,就和所有的人聯繫在一起,不能和人們越來越遠,不能讓少部分人把持音樂的話語權。既然人類創造了音樂的形式,就應該讓音樂迴歸到人的生活中去。”

活動現場,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表示,讓音樂更貼近孩子的心靈,給每個孩子通過音樂,感知到世界美好的能力和機會,這才是音樂教育的初心和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