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十場全馬比賽總結、感悟

2017、2018十場全馬比賽總結、感悟

2017、2018十場全馬比賽總結、感悟

本來在9月的北馬之後就應該動筆的,但卻一直拖了下來,知道還有8天就要過完2018年了才開始。不過也好,兩年10場全馬跑完,之中經歷各種,也算慢慢的正式進入跑圈了,雖然很多方面還是小白,但10場全馬下來也算有了一些收穫與經驗。

2017年2月26日2017海南(三亞)國際馬拉松,早晨的7:30在三亞圖書館前的鳳凰路上正式鳴槍起跑。當時自己完全就是一個小白,2016年的年頭和年尾共跑了2次半馬,年末的時候自己試過一次全馬,當時跑了428。這次的海南(三亞)國際馬拉松是第一次參加全馬比賽,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我知道自己應該可以跑得完,對成績也有一些期許(希望400內能完賽),但說實話,我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鬼使神差的報了一個外地的比賽,而且還是自己一個人去比賽,。說是想去旅遊麼,也不是啊,十幾年前就已經去過三亞了,大海也見過了呀!也許真的就是想跑一場真正(之前自己跑過一次)馬拉松比賽吧!正好在想報名時剛好有看到海南(三亞)國際馬拉松在報名窗口,也就報了。完全沒有想過像現在這樣,還有什麼抽籤這樣的事。也許也是緣分吧!上大學時一心想去海南,但就是沒能如願,卻沒想到自己的全馬生涯的開啟是在海南,還是在自己心心念唸的三亞。

海南(三亞)國際馬拉松從起跑開始就沒有什麼想法,因為沒什麼經驗,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分配體力,但畢竟有過還算專業的中長跑訓練的經驗,也比過一些比較正規的比賽。所以就以次強度(80%+強度)這樣的狀態去跑。這個賽道是從三亞市內到天涯海角,然後折返,沿著南中國海海邊回三亞灣的海月廣場。天涯海角我是去過的,知道途中要經過一個叫鳳凰的鎮,之前也在地圖上看過全程的路線。所以跑出來後第一個目標就是先跑到鳳凰鎮,然後在想著跑到天涯海角,再想著終點。

一路跑著,到沒有想現在這樣,剛剛跑了幾公里就想放棄,而是跑到18、19公里,快到天涯海角(半程的終點)時,有一個大的上坡,應該是全程最大最長的一個上坡。上這個坡確實有些艱難,這也是全程的第一個艱難點。看到天涯海角廣場(半程終點)就折返了,然後下坡,沒經驗,沒控制好,下完坡跑到26公里左右的時候開始第二個艱難點。這個時候很想算了吧!不跑了。但又想,在這裡不跑了我怎麼回去啊!(住在終點旁邊,那時還不知道有收容車這個事,囧)所以還是堅持堅持先吧!28公里以後緩解了很多,然後就繼續堅持,在32公里的地方看到對面36、7公里的補給點有香蕉,就想著,跑到哪裡就有香蕉吃了,在堅持堅持吧!(可能之前的補給點也有,但好像只注意到喝水,其它沒留意)終於吃到香蕉了,還有最後的6公里,以倒計時的方式跑。在38公里的時候開始有抽筋的感覺,求助志願者噴了藥,喝了觀眾給的水,繼續堅持吧!一公里一公里的往前跑。終於堅持到了終點,一看成績,竟然跑到了3:47:15(淨成績3:46:38),一個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成績,之前覺得能4小時以內完賽就算很不錯了,沒想到竟然還有10來分鐘的富餘,確實讓自己興奮了一陣,也看到了330的希望。之前一直認為330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也許是高興過頭了,雖然平時的練習還是比較正常的,但3月的清遠馬拉松(就是傳說中髮香皂的那個馬)卻給我的當頭一棒。去清遠的時候就是雨天,領完參賽包後整個鞋子都溼完了。到了比賽的時候,剛剛出去幾公里就開始下雨,雖然還能保持著比較好的配速,但不敢確定後程會怎樣。結果到了16、7公里雨勢開始加大,快20公里時變成的暴雨、暴雨、暴雨,一下就成了落湯雞。還好穿的是壓縮衣褲,熱量流失沒有那麼厲害。前半程的跑得還是可以滴,保持著三亞馬的水平,自己也希望能保持下去。可是很快就希望落空了,半程過後開始掉速,一直再掉,後程美公里都不前面5公里多花5分鐘,最後的2公里竟然花了快14分鐘,完全崩潰。不過還好,在400以內完賽了。

前面的這兩個全馬完全不會跑,更不懂得應該怎樣補給、喝水,前半程完全沒有補給,甚至喝水。清遠馬時由於下雨,加上沒有喝水和補給,身上的熱量嚴重流失,使得後程完全崩潰掉,完全是靠毅力和以前青少年時期的基礎撐完的比賽。這個問題直到2017年的廣馬時才有所改善,在2018年北馬時才有了全新的認識。

北馬,北京馬拉松,也是國內首個全馬賽事,有著“國馬”之稱,即使魔都的上馬也難以與之匹敵。清遠馬拉松比完,也深刻的體驗的了馬拉松的艱難和魔鬼的一面。在接下來的夏天裡老實了很多,也沒怎麼跑步,7月的跑了連100公里都不到。直到北馬報名後,準確的說是中籤後才開始將跑量提上來。其實沒想過北馬會中籤,畢竟之前之跑過兩個全馬比賽,又是首次報名需要抽籤的比賽,而且作為有著“國馬”之稱的馬拉松比賽,在我心中還是有著很崇高的地位的,所以壓根就沒想過中籤這回事。

收到北馬中籤短信的時候正好在出差外地的路上,當時還在開著車,準備到目的地,收到短信的時候很興奮,沒想到首次報名“國馬”就幸運的中籤了,晚上更是興奮的出去夜跑,結果悲劇了,由於是一個陌生的城市,結果錯過路口了,又不願意回頭,結果就跑到的修路的工地裡頭,沒有路燈,轉悠的半天才回到住的酒店。所以人還是得淡定,不能大喜也不要大悲,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北馬的賽前準備還是不錯的,比賽過程沒什麼感覺了,只記得起跑前3萬多人一同唱國歌,跑過天安門、長安街時的無比興奮。前半程還是沒有補給,一路低頭往前跑,直到了半程過後才想起補給這個事。現在知道這樣不好,但那個時候不知道,就一個勁的蠻跑而已。在32和37.5的時候出現極點,很艱難,咬牙堅持下來了。在大概39的時間還見到了跑友被抬上救護車,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安全完賽,平安回家”的重要。第一次北馬,安全、順利完賽,在拿到完賽那枚有一點點金箔的雙龍獎牌時,著實的激動了一陣。

北馬後算是正式的開始了比較有規律的跑步,每個月的月跑量也能穩定在了200+以上。北馬後有了大約3個月完整的調整和備戰期,所以到了12月的廣馬時,各方面的狀態應該是調整到了最好。廣馬全程跑得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到了後程還是會有抽搐和極點,但是能在年底最後的一次比賽中跑出PB,並且成功突破330,這是我所沒有想到,也是沒有估計到的。

在年初的三亞馬跑完後,真是一次生不如死的考驗,雖然跑了347的水平,但我還是覺得330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也許一輩子也無法逾越,可是沒想到在第4場全馬中就讓我突破了,成功的踏過了330這道坎。這也著實讓我膨脹了一會。確實330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道很難逾越的坎,但是我視乎沒有花太多的氣力就成功的跨越了,這也為我2018賽季艱難和痛楚埋下了深深伏筆。

2018經歷的6場全馬和一次50公里越野。3月的重慶馬拉松、4月的武漢馬拉松、5月的鹿寨中渡50公里越野、9月的北馬、11月的杭馬和桂林馬、12月的廣馬,共7場比賽。

重馬和漢馬與2017的北馬、廣馬一起組成了第一屆中國大滿貫賽事,一個4站比賽,成功跑完4站就能完成第一屆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所以可以說這兩個比賽原本沒有打算跑,但為了完成大滿貫這個虛榮,決定跑完它們。重馬順利中籤,漢馬沒能中籤,多方努力後,最終買的慈善名額。

2018第一場比賽就是重慶馬拉松,為了準備好這場比賽,放棄了三亞馬和清遠馬。在去重慶前,和絕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山城麼!應該就是上坡、下坡,結果跑了之後發現,重馬的整個起伏不大,在長江的南岸,沿著長江江濱跑個折返,還算是一條不錯的賽道,風景也不錯。但是也有個問題就是,賽道還是有些小,突然那麼多人擠到哪裡,平時看起來挺寬的地方,顯得還是蠻擁擠的。而我的分區在B區,所以前面的5公里用了30分鐘都沒有跑開,直到折返後才稍微好了一些。單也是由於不斷的變向、變速體力消耗很大,也使我最終放棄了BP的念頭,雖然這個賽道確實不錯,也適合跑個PB,但,為了安全,最終我選擇了安全完賽。

4月的漢馬,這是到目前跑出最好成績的一場比賽。雖然很艱難,或是說異常艱難,但我還是成功突破了。腳上其實一直有傷,只是不是太過嚴重而已。而且這場比賽離重馬只有三個星期,我不確定是否完全恢復,所以賽前的計劃是安全完賽,成績能跟重馬出不多就好,也沒敢奢望330。另外這場比賽由於沒中籤,還是買的慈善名額,所以能在A區起跑。而A去相對人也比較少,雖然賽道比較小,也比較曲折,但都是大神,速度被帶起來了,雖然沒有跑得很開,但速度並不慢。跑出來後也是想放棄,但是想想花的那2000塊錢和老婆的不滿,還是好好跑吧!至少要對得起花的錢和老婆的怨氣。在進入東湖賽道後,路變小,種曲折,但由於前面都是大神,所以還是比較好跑。最後階段,一直跟著一個白髮大爺,也試圖超越,但“你大爺就是你大爺”,最終還是失敗了,在38公里被拋下,就子啊也沒追上。40公里抽筋了,但還好不想其他人,抽筋了就完全跑不了,我還好,找志願者噴了藥後不斷提醒自己放鬆,最終堅持下來了,最後階段都沒怎麼掉速,最終成功的PB——326內完賽。雖然賽後馬上找醫療求援,但沒什麼大礙,只是肌肉抽而已。漢馬給自己最受用、最深刻、最領悟的一句話就是“做為一個跑者,請認真跑好每一步”,這是自己在後半程一直在對自己重複的一句話,認真每一步。

漢馬的PB是沒想到的,完全沒想到的。應該是由於慈善名額可以在最前面跟大神一起起跑的原因吧!速度被帶起來了,雖然後面還是掉速了,但是不是很嚴重,前程跑得不錯,後程也堅持下來了,所以能夠成功的PB,提高了3分多。

漢馬之後,在5月回家參加了一次50公里越野,聽說是有ITRA的5個積分,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查到這個積分。這次越野最大的一個收穫,或是說教訓就是一定不能穿路跑鞋去跑越野。

5月之後就沒有參加比賽了,雖然還在堅持練習,但基本就是基礎跑,不上任何的其它附加練習,等著9月的北馬。

2017、2018十場全馬比賽總結、感悟

北馬,由於北京有重大活動,所以北馬的報名時間一拖再拖,最後在賽前的一個月才啟動報名,並且只有短短的5天時間,然後再一個星期正式出籤,真的是很匆忙。還好,我有再次中籤了,連續第二年,而今年也要比去年要有信心。

今年的北馬領物和博覽會放到了農展館,去年在國家會議中心。也許是第二次跑北馬了,今年明顯的沒有去年的興奮和新鮮,平靜了許多。第二天到了天安門廣場,開始檢錄進入比賽區域的時候,還是抑制不住的開始興奮,而且今年由於成績的提高,我也成功的進入到了A區起跑,終於可以近距離的看到起跑點了。

北馬整場跑下來還是比較順利,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唯一的就是最後階段,想衝一下PB的,卻發現加不上速,只能遺憾的與PB擦肩而過了。不過也還不錯,證明按照現有的方式備戰還是可以正常的跑進330滴,最後327內安全完賽。

10月跑休,但11月連著兩場,先後差一週而已,這就是衝動的結果,也是因為漢馬、北馬跑得不錯,有些自以為是了。

11月杭馬是既定的,桂林馬是不在既定中的,桂林馬完全就是為了湊數的。

杭馬跑得很艱難,賽前半個多月左大腿股二頭肌在拉伸的時候被拉傷了,輕度拉傷,影響到時不大,但是會影響到加速,所以還是有些麻煩。杭馬的準備一般,也沒打算能在杭馬上跑到好成績,預計在345這樣完賽。可到了杭州才發現,降溫了,可能還會有雨,心情就有些低落。前一晚下雨了,不過一早起跑,奇蹟的沒下雨,氣溫也好行。前15K跑得還是不錯的,保持著PB的狀態,一直到半程的時候還能保持著330以內的完賽時間。但半程之後就開始掉速了,堅持到了30多公里,本來想著跑進西湖景區後能加點速,儘量保持在330完賽,可在32.1公里左右的時候一個急轉彎上錢江一橋的時候,左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扭傷了,拖著傷退,堅持完了最後的十公里,我只能說的盡力的,目標也變成的400以內完賽,最後完成的這次超越。在出發前我說,每一次馬拉松都是一次生死考驗,這是真的。

人無論什麼時候,取得了這樣的成績還是都不能驕傲的,北馬之後我就是這樣,認為330還是可以輕鬆完成的,而杭馬就狠狠的打了臉。不去努力,沒有向死而生的勇氣,註定只能失敗。接下來的桂林馬就是這樣。

雖然腿上的傷沒有完全恢復,中間跑了一次,感覺還可以,在最後一刻決定桂林的行程。想著既然報了,就去完成它吧!覺得不就一個馬拉松麼,42.195公里,隨便跑跑就可以了。可是並非如此,桂林馬從一開始在下雨,跟清遠一樣,中途經歷的數場大雨和短時暴雨,清遠到最後15公里雨基本停了,但桂林卻沒有,一路在下,最後的5公里還淋了一場,身體的熱量和能量快速的散發和消耗,使比賽跑下來一場艱難。折返後看到對面的收容車,數次想上去,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雖然腿上的傷、低溫、降雨,如漢馬的時候,不斷的告誡自己,認真的跑好每一步,努力堅持,還是成功完賽。桂林馬成功PW(個人最差成績),單收穫還是挺多,雖然PW(個人最差成績),但沒破400。低溫+降雨,補給很重要,要不斷補充,保持能量的供給,才能保持機體的狀態穩定。傷不可怕,但要積極治療,積極恢復,學會放鬆,保持穩定的節奏。如果只一味休息,雖然能恢復,但一旦重新開始傷還四會復發,從而影響運動。有傷,可以降低強度和運動量,先試著運動,影響不是很劇烈,能堅持還是要堅持,這樣傷也會想著積極的方向努力恢復。

11月的這兩場教會的我很多很多,雖然跑得很不理想,但卻收穫滿滿。首先無論何時都要拒絕驕傲,保持平常心;接受傷病,積極治療、恢復;認真對待每場比賽和練習,認真跑好每一步。

12月廣馬,本年度最後一場雙金比賽,也可以說的國內最後一場次頂級比賽(廣馬不是AIMS認證比賽)。去年在這裡成功的跑進330,當然也希望今年能有所突破,所以11月的比賽結束後就在積極的恢復和準備。桂林馬雖然PW(個人最差成績),但很慶幸傷沒有加重,所以廣馬的準備還是比較順利的,並且在賽前一週左右的時候,傷基本好了,在跑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到疼痛了,所以對廣馬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今年的廣馬剛好是廣州今年以來最冷的一天。起跑的時候還下了一些小雨,氣溫只有7度,這個溫度看起來挺低的,但對於比賽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

整場比賽還是比較順利的,用了肌貼和新的壓縮衣褲,腿上的傷基本沒有影響。在A區起跑,前半程一直刻意的保持著配速,不敢跑快。下過雨路面很溼滑,氣溫低,身體能量消耗很大。前30公里跑下來,基本能保持在理想配速和節奏裡面,但是11月的兩個連續作戰,以及LDS拉得少,身體還是機能還是保持不住,32K以後就出現的掉速,35以後掉速嚴重,雖然還能保持在330的完賽時間內,但和PB有些差距了。而且32的時候左大腿內側肌群又開始有抽搐感了,應該是氣溫太低,熱量消耗太大導致的。想加速,卻加不起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最後327完賽,與PB差了1分多鐘,有些可惜,不過相比去年廣馬已經有了進步了。並且全程節奏保持得還可以,以後的練習其它的輔助練習可以不上先,但LDS長距離拉練要加強,甚至可以加長到50K+。還有就是節奏跑也要增加,不需要太快,445、450,甚至是500、510這樣的節奏保持25—35K。這樣最後的這四分之一才能保持住節奏。

全年6場全馬一場50公里越野,六場比賽,越野就不說了,完全還是玩票階段,不過也能堅持完賽,還得了ITRA的兩個積分。6場全馬,兩場355,很差,但也有3場跑進330,今年也成功PB了,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320,但只跑了兩年,沒有專門的輔助專項練習,只是依靠基礎跑量,能跑到這樣也基本滿意了。

馬拉松說到底是一項競技,既然是競技我就沒有苛求過無傷無痛。現在身上的傷病除了以前留下的老傷,基本新的傷就是由於力量的缺乏所導致的,在後期要加入核心力量的練習。

總結這兩年,1、認真對待所有的比賽和練習,認真的跑好每一步,切勿驕傲、自滿;2、打好基礎,不能急躁,加強核心力量、LDS超長距離拉練、30K+長距離節奏跑等基礎性練習;3、調整跑姿,避免傷病,積極加強現有傷病的恢復和治療。希望能在2019突破315,能跟進更進一步接進二級。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有起有落,只有不斷的堅持,即使出現波折、困難也要堅持,不中斷練習,才能不斷向前。相信有落就一定會有起,人生一個方面沒有起色,不代表其它方面不行,只要堅持不斷,相信一定會好起來的。如果杭馬受傷後,停止了、桂林馬跑出PW(個人最差)後,休息了,我相信就沒有後來廣馬的再破330了。所以人生就在於堅持不斷,唐末馮道有《天道》一詩: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2018年總共跑了大約3670公里,月均300K+。2019年開始每跑一公里就捐一毛錢,雖然不多,但目前能力來說是可以做到的,畢竟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有和我一起的嗎?報名了,一起挑戰、一起堅持、一起努力。

2019我來了… …

2017、2018十場全馬比賽總結、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