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實相,活在當下


拾得| 覺察實相,活在當下

一、覺察實相: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不自覺的被習性模式帶動。例如:當遇到一些事情讓我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時,自然就會想去抵抗、擺脫它,而沒有留意、接收事情帶給我們的信息。當舒服、好的感覺來了,我們又會希望能長久擁有它,同時也害怕失去它。這份內在的害怕,會驅使我們緊緊地抓著人事物不放……不管是哪種狀況,這些習氣反應,都是因為我們的心失去了平衡。

要保持心的平衡,則需要覺知實相。事情的發生,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是真實存在的。而當我們有意識的從事情的表相看到實相時,則會讓我們的心有釋懷、鬆綁的感覺。

什麼是表相/實相?舉個生活上的例子:

當發燒時——表相,我們要去了解發燒的原因——實相。發燒只是一個信號,它告訴我們有可能是:身體疲勞了、或者是感冒了、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哪裡有炎症了……當我們瞭解到病因(實相)時,我們會做出相應的治療。當病根消除,身體自然會退燒。這就是表相/實現的關係、區別。

這是生活的道理,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但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擾,我們還是會不自覺的忽略在事情中接收信息,而是盲目的被習性反應帶著走。

例如:昨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電話:五年級的孩子在媽媽的微信上刷了2萬元買“王者榮耀”的遊戲配置,詢問後發現,孩子買來不僅自己玩,更重要的是送給他的玩伴們。在這件事中:

表相是:孩子亂花錢,沉迷遊戲。

實相是:孩子太需要伴了,同時沒有界限感;而沒有界限感的孩子,一般都是觸覺發育不足夠。

假如父母能覺知到實相,那麼,就不會僅是採取:停止玩遊戲、沒收手機、修改密碼等一系列控制行為。

假如父母能夠在實相層面上做事:改變自己忙碌的生活,每天有個固定的時間用心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做觸覺訓練遊戲、運動,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感、規則意識。當父母重新與孩子建立連接,孩子的心門打開了,也會願意接受引導,在事情中學習、總結、重新培養自律、自主的意識與習慣。

因此,覺察實相的作用:是讓我們做回自己的主人,有覺知、智慧地去選擇,而不是被習性反應所吞沒。

當我們覺察到,在環境和行為的背後,原來隱藏著:尚未培養出來的能力、固有的信念、身份是否有錯位,再去覺知整個大系統給到我們修煉的功課。不管在哪一層去覺知實相,只要覺知到了,逐漸,會破妄念、我執。從外境這個鏡子裡,照見內在,我真正要去面對和調整的狀態。這就是有智慧地生活。

二、活在當下:

我們做一個練習: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用刻意調息,只是觀察此刻的呼吸是平穩的還是急促的、是深的還是淺的、吸入的氣是清涼的還是溫暖的。當我們觀呼吸時,在一吸一呼的過程中,已經在當下了。

要做到:從表相看到實相,首先得 “在當下”。

當我們停下主觀評判,只是客觀地觀察,從不同層次觀察實相,才能收到相應的信息。收到信息後,覺知外境照見我的內在,瞭解問題的根源,我們才能有智慧的選擇。

活在當下,讓我們有覺知的:停、觀、覺、行。

做到“覺察實相”,需要持續的實修。以上是本月“覺察實相,活在當下”每一週的小主題,我們每週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練習如何覺察、如何活在當下。

第一週:停,在呼吸之間,迴歸中心;

第二週:觀,觀行為表相的背後實相;

第三週:覺,從不同實相的層次(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系統)收信息,過程中去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周:行,覺知後,帶著智慧去做選擇。

這四周的練習,讓我們把“覺察實相,活在當下”運用到生活中。

黃京穗:樸實的心靈耕耘者,帶著愛與慈悲、陪伴有緣人、經歷生命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