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使我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狂热,还是隔离太久的寂寞?

人生本如此,静极思动,动极思静。工作加班忙碌时,几乎每个人都祈祷着休息,而休息的时间长了,又想动一动。这不,在“躺着不动”为国家做贡献抗击疫情的几个月里,每个人从舒服到慵懒,从慵懒到无聊,从无聊到烦躁,从烦躁到蠢蠢欲动,盼望上班。喊出了“工作使我快乐”的豪言。

“工作使我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狂热,还是隔离太久的寂寞?

抛却静极思动式的工作渴望不说,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在工作、生活、梦想中解放自己的内心,并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快乐的的真的没几个人,仅有的少数人,他们的头上都挂着一个相同的称号——人生大赢家。

其实有很多人思考过“工作到底有没有给我带来快乐”的问题,特别是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时、或者是从是一个工作时间长了产生了职业倦怠时。大多数的人问完了也就结束了,第二天醒来又是昨天生活的复制。仿佛对自己的拷问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聊表安慰。

我们不妨转化一下问题,有多少人从事着他们发自内心喜欢的职业?又一直因为这个职业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工作使我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狂热,还是隔离太久的寂寞?

其实,我们可以将问题中的元素进行分解。所谓喜欢,那就是兴趣所在,于是我们有了第一个关键词:兴趣,第二个关键词:目前从事的职业。


因为感兴趣,所以从事了相关职业,并不断从中获得自由和快乐。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作为连接的关键词,那就是——擅长。

感兴趣不一定就擅长,擅长了也不一定就一定会从事相关职业,比如我自己喜欢球类运动,但是绝对称不上擅长,而就算篮球打得好的人也没几个成为职业运动员。事实上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太多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些是来自自身的,一些是来自家庭的,一些是来自外部的,不必细说,过来人都懂。

总之,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最初的理想,选择了一个不太喜欢的职业,而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以前的某些兴趣,只是在某个时段触景生情之时或是在茶余饭后回忆往事之余做出一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假设,摇头叹息一番,或者是某个时间突然心血来潮想要重温旧梦,却发现早已不复当年激情。

当然,这个时候顶多只能叫“业余爱好”。

所以最终 ,从职业工作中获得自由,实现梦想,感到快乐的人,真的不多。

“工作使我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狂热,还是隔离太久的寂寞?

事实上,在以上的三个关键词兴趣、擅长、工作中,能有两个兼而有之或者相互交叉,已经非常不错,足以让你在某个领域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了。比如,虽然不是运动员,但是喜欢打球又打得非常好,绝对能够为你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虽然不感兴趣,但从事的工作恰好跟自己擅长的能力相关,也绝对能够脱颖而出;或者虽然不擅长,但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职业,照样能够收获心灵的满足。

如果,对某方面非常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奖之从“兴趣”变成了“专长”,并且坚守初心不为外物所动,从事了与之相关的工作,那么恭喜你,你是幸运的,获得巨大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那时候你的“专长”也就再次进化,大则造福所有生灵,小则在某一领域做出突破,利国利民。诸如我们伟大的科研工作者们。

“工作使我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狂热,还是隔离太久的寂寞?

至于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