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教養,是指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他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猶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道德水準。

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因此,一個人的教養一般情況下不是刻意就能裝出來的,往往一個人的教養,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生活裡與人的交往中。看一個人是心平氣和,還是心浮氣躁?是居高臨下,還是謙恭含蓄?是不可一世,還是退讓慈悲?都可以大致瞭解他的教養情況。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一個人的教養體現在對自己親人的態度上。只要稍微注意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人對待陌生人的時候,特別客氣也常常可以露出笑臉,可是一到面對自己親人的時候,卻“原形畢露”缺少了耐心,不可避免地暴露自己的脾氣。其實,這也是個人的教養問題,我們會對自己的親人這樣,是因為我們相信,即便我們傷害他們,但血濃於水,他們總會原諒我們的。但是,再親近的心,傷得多了,也容易產生隔閡。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一個有教養的人體現在是否懂得尊重別人上。有很多人覺得有錢人、有地位的人是有教養的,這樣的認識其實是有偏見的,當然不少有錢人真的非常有教養,但是也有不少有錢人,喜歡裝作有教養的樣子,以示高雅。可是卻人前一副面孔,人後一副面孔,表裡不一。有些有錢、有地位的人往往對非權即貴的人熱情有加、對身份卑微的人冷漠無視,這癢算不上有教養。在有教養的人眼裡,每個人應該都是平等的,沒有高度貴賤之分的,他們會在內心深處尊重和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不會有高低貴賤之分。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一個有教養的人體現在自我的道德約束上。做事理性,遵守社會公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的人,往往讓人覺得這個人有教養。他們做事有原則,不逾矩不越線,說話做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哪怕經受誘惑,自己也有慾望,但是也仍然會極力地剋制自己,不做違背道德良知的事情。他有好的行為規範,做事光明磊落,讓人敬佩。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而一個人教養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流露出來,因為一個裝作有教養的的人,哪怕他偽裝得再好也會露出破綻。好的教養是無需別人提醒的自覺,他是深入骨髓的。真正的有教養,除了見多識廣,謙和懂禮,還會顧忌別人的尊嚴,尊重別人的選擇,在意別人的感受,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顯得溫文爾雅,得體大方。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教養是一個人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每個有教養的人都會在不斷歷練中提升自己,讓自己做得更好。

教養大致可以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有禮,態度謙和,禮節周到;

第二層次:尊重,顧全別人的尊嚴,尊重別人的選擇;

第三層次:包容,體諒別人的不足,接納別人的不完美。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

一個人的教養往往就在你對一個人、一件事的態度和做法上,不經意地就體現出來,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態度,因此,一個人良好的教養真的不是偽裝出來的。

一個人的教養通常與金錢、地位和權利無關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無關權勢、無關金錢、無關地位,而是一個人骨子散發出來的最佳魅力,它比外表更迷人。有教養的人,就如一股清風,讓自己舒適,也讓別人感覺到舒服。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將好情緒留給身邊的人,以尊重、包容、耐心對待所有的人,是一個人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教養。

因此教養是從小學出來的,

是在不斷學習中的知識武裝出來的,

所以,你的教養也體現在你讀了多少書,

並且吸收了多少書裡面的精髓。

【您認為一個人怎樣才算有教養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