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古代)

冬天,是名副其實的農閒時節

在現代,我們可以上網逛街打遊戲

那麼生活在沒電沒網時期的古人們

就只能乾坐著發呆不成?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其實不然,即使不如現代科技發達

古人也有嗨翻天的娛樂活動




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吃貨

冬天是“吃貨”最喜愛的季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經過三個季度勞作

各類農產品早已收入倉中

蟄伏了許久的饕餮客們盡情大快朵頤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詩經·七月》有記載,十月以後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多種糧食匯聚一堂

還可以進一步釀造成春酒,為老人祝壽

若有意願,便去參加鄉里聚會

盡情享受親戚備酒宰羊

共祝大家健康長壽的熱鬧場景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如果有點小錢,還有個一官半職

住在像北宋開封這樣的“一線城市”

就有機會參加冬至和正月初一的兩次大朝會

在之後的皇家賜宴

能夠享受到無與倫比的美食享受




熱愛運動身體好好

當運動達人碰上天氣寒冷的冬天

那麼他可以上山打獵,也可鑿冰捕魚

所謂“春搜夏苗,秋獮冬狩”

和前三個季度比,冬天獵物豐富

隨便蹲守都能打到,因此得名“狩”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據《禮記·月令》記載,十二月時

天子要親自監督漁師取魚

將河上冰層鑿開,親自品嚐魚肉

最後再將冰塊也帶走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這種習俗普及到民間之後,便有了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記載

即在深冬鑿冰,一為捕魚

二為存儲冰塊,以便日後有用

每到寒冬,沖沖的鑿冰聲此起彼伏,著實熱鬧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書中自有黃金屋做一個安靜的讀書人


他們不想出門就想窩在家裡

這就意味著他們只能發呆了嗎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冬天是看書的機遇時期

三國時代著名學者董遇曾教育他的學生說

“讀書當用三餘,冬者歲之餘

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晉代的皇甫謐,早年家道中落

白天干活,晚上貪覺,一年三個季度都忙

書都招了塵土,只有最後的冬季

才能擠出些時間來學習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但正是利用好冬天這麼一點

皇甫謐發憤圖強

最終成為了著名醫學家、史學家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其實不止以上三種

冬天能夠安排的娛樂著實太多

元代的王禎在《農書》中

為冬三月列舉了三十多項可以從事的活動


沒電沒網的古人,過冬只能靠發呆?


回到現實來看

此時此刻,你是如何度過冬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