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對嬰幼兒普及感統訓練​?

初為人母的過程中,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話語。長輩們常說:“為什麼現在帶娃這麼講究,又是早教又是各種培訓班,我們那輩帶娃,沒上早教,沒報班,你們還不是照樣好好地學習。”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確實很多,但是,回頭過來想,在以前社會各種物資匱乏,父母無暇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反而讓孩子成就了自己,在自由玩耍的過程中,讓大腦將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肌肉和關節等處接收到的外界信息統籌運用,形成了孩子日後能力的基礎。

而物資豐富的今天,孩子大部分時間待在家裡,玩伴少之又少,溝通渠道受限,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之大。再加上現在的家庭住所讓大部分讓孩子活動空間受限,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也經常出現代替成長、包辦過多的現象。

為什麼要對嬰幼兒普及感統訓練​?

家長總過度擔心孩,不讓孩子出去玩,怕摔著、怕走丟,即使出去家長也是一直牽著孩子的手,不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視線。

孩子們缺乏團體遊戲,生活環境單一,造成終導致兒童認知方面的不足,導致感統失調。

所以,有時候也能理解,現在的家庭把寶寶送去早教中心的原因,寶寶尚小,但他也需要社交圈、需要更廣闊的認知,需要做一些感覺統合訓練,讓身心得到更健康的成長。

提到感統,對孩子的教育比較上心的爸爸媽媽,對“感統課程”都不會陌生。

可是,到底什麼是“感統”?“感統課程”對孩子有什麼幫助?這些概念卻有點模糊。

“感統”是怎麼回事?

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理論上解釋就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能力。

通常來說,我們可以把感統理解為,人通過感官來獲取外界感覺信息,並處理做出積極的反應的一種能力。而感官就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本體感等等。

任何幼兒期的孩子,都必須經由感覺學習,大腦才能有效地發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產生自發自動的學習效果。這也就是為啥孩子看見任何東西,都想摳摳、摸摸、甚至舔舔的原因。

然而,大腦對從感覺器官中傳入的信息,要經過過濾、篩選、整合的過程,才能做出適宜反應。否則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了。也就是說,孩子不僅需要感覺學習,還需要感覺統合的學習。

為什麼要對嬰幼兒普及感統訓練​?

沒有感覺統合能力,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無法協調,無法及時地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小動作特別多,上課也不注意聽講,經常把題抄錯,總記不住老師留的作業,你打他罵他都不管用……

其實,在幼兒園和小學這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老師反映這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難與人相處,常會出現讀書跳行,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在心理上產生自卑感,其實以上這些表現都有可能是孩子感覺統合失調的緣故。

感統失調的表現

★ 肢體協調能力差,跑跳投動作笨拙;

★ 好動、喜歡玩轉動的玩具、爬高、邊走邊跳或站坐無相;

★ 打鬧時不知輕重、咬指甲等、或對別人的觸摸過分敏感;

★ 情緒波動大、缺乏安全感、黏人、愛哭、怕陌生、愛發脾氣;

為什麼要對嬰幼兒普及感統訓練​?

★ 閱讀困難、讀竄行、丟字落字顛倒字;讀錯抄錯;

★ 聽而不聞回應遲鈍、語言理解差、喜歡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

★ 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容易沮喪、依賴性強、畏難明顯;

★ 低於同年齡人的交往水平、難以融入團隊、幼稚或衝動。

為什麼要對嬰幼兒普及感統訓練​?


什麼是感統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其實就是通過一些特定的遊戲來逐步提高孩子感統能力,從而讓大腦更正確、更有效的感知並處理身體傳達的感覺。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感覺統合訓練看起來就像是常規的遊戲。這個訓練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孩子主動參與並完成,而不是強迫他。

感統訓練的好處

01提高學習能力

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為集中感統訓練後,動作變協調,情緒變穩定,注意力改善,對於學習困難的兒童,同時參加感統訓練後學習成績會顯著提高。

02對腦神經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覺訓練對提高兒童精細操作能力、視覺辨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均有明顯作用。

為什麼要對嬰幼兒普及感統訓練​?

03提高運動協調能力

對兒童運動平衡能力差及動作不協調效果顯著。對那些運動協調能力差的兒童,訓練後能得到顯著改善。

04促進觸覺系統的發育

無論是觸覺敏感還是觸覺遲鈍,經過針對性強的感統訓練,都可以改變孩子膽小、愛哭、脾氣暴躁和人情冷漠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