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意思是冬至白昼时间最短,往后白昼时间开始变长。

冬至,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冬至起源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冬至祀祖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古代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乌镇当地冬至祀祖也较为隆重,节前家家磨粉搓“冬节圆子”,备酒做菜,设祭祀祖。在乌镇东栅节俗馆里也有着关于乌镇冬至祀祖的展览介绍,冬至祀祖也是乌镇十三大民宿之一。而据《嘉兴府志》(乌镇隶属嘉兴市管辖)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这句话正说明了冬至祀祖在当地的重要性。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饮食习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那么乌镇当地又有怎样的饮食习俗?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乌镇当地多以本地湖羊为食,到了冬天更有羊肉滋补的说法,做法有红烧羊肉、羊肉面等。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但是该风俗却在乌镇不多见了。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桂圆烧蛋

过了冬至就是年|乌镇冬至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