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 舉國哀悼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今天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4月4日 舉國哀悼


下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誌哀方式,是公眾表示哀悼的重要禮節。所謂下半旗,並不是將國旗下降至旗杆的一半處,也不是直接把國旗升至旗杆的一半處,而是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下降到離杆頂約佔全杆三分之一處。這種做法最早見於1612年。一天,英國船哈茲●伊斯號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船長不幸逝世。船員們為了表示對已故船長的敬意,將桅杆旗幟下降到離旗杆的頂端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當船隻駛進泰晤士河時,人們見它的桅杆上下著半旗,不知何意。- -打聽,原來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長。到17世紀下半葉,這種誌哀方式流傳到大陸上,遂為各國所採用。


引自:降半旗誌哀的歷史由來--搜狐新聞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多次為逝世的中外領導人下半旗。比如,1969年下半旗悼念越南領導人胡志明主席,1976年 下半旗沉痛悼念周總理、朱總司令和毛主席。

1999年,新中國為哀悼駐南聯盟大使館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遇難的許杏虎等三位烈士下半旗誌哀,這是新中國首次為為國犧牲的烈士下半旗。

2008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平民下半旗誌哀。

此後,我國多次為遇難平民志哀,如為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難同胞下半旗誌哀。

下半旗誌哀,是一個國家對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禮遇。

此次,全國為抗疫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下半旗誌哀,體現了對為國為民犧牲的烈士的崇高敬意,表達了對不幸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從援鄂人員返回時機場的“過水門”儀式,到去往隔離酒店路上的警車護送,再到現在的全國哀悼,總而言之,無一不體現著國家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在這裡,讓我們向所有因新冠肺炎疫情逝世的生命表示深切地哀悼,向所有參加抗疫的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