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斷層的傷,怕是好不起來了

在這個時代,不要跟我說潤物細無聲了,連信息都是洪水猛獸了,一個不小心,一整天的時間就淹沒在泛濫的資訊裡了。成年人談自制,都是個難事,更別提孩子了。

一個小孩,你教他國學,潛移默化了十年,辛辛苦苦洗禮了一番,頂不上《王者榮耀》的半個小時的誘惑。你說,這像不像傾盆大雨,分分鐘鍾讓你“溼身”。

公園裡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三四個圍在一起,李白,韓信,華佗地討論著,猛然間,我恍惚了,城裡的孩子都這麼好學嗎?這麼大點,就李白,韓信,華佗了。以我的歷史知識儲備,這仨人也扯不到一起啊。我湊過去一看,原來是在玩遊戲。

這個遊戲對孩子來說,是文化的毒藥,對商家來說,就是搖錢樹。最狠的是,這毒下的讓人無法招架。歷史文化名人,按照知名度排序,哪一個跑的了,都被包裝成了遊戲人物。兒童就在這樣的遊戲中,一點點被毒蝕,以至於不能自拔。

傳統文化斷層的傷,怕是好不起來了

遊戲開發商脫不了干係,孩子的父母推不了責任。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沒人在乎。 前者為了錢,啥都能幹;後者為了錢,除了照看孩子,啥都能幹。苦的是誰,是孩子,沒人不管,沒人問。成年人玩了都上癮,五六歲的孩子能不沉迷?你跟他談李白,你說詩人,他跟你說刺客。可怕不?人家李白也“俠客”過,但真不是刺客。

人名沒有版權,不用交錢,還能拉人氣,人氣還能賺錢。為了錢,用一個名字,生生敗壞了一段歷史。就這樣還能活的滋潤,也是沒人管了。都這樣了,文化還想傳播?傳播出去的都是烏煙瘴氣。

我彷彿看到:烏煙瘴氣籠罩著一個個黑著眼圈,瘦骨嶙峋的癮者。在這些癮者的頭上,亮著一盞燈,裡面是燈泡,外面包裹著的,是一層鏤空人像的紅紙,乍一看,像是喜慶的紅燈籠。樓上,香氣氤氳,燈紅酒綠,歌舞笙簫,時不時地聽到一句:“嗟,來食”。

魯迅先生沒能喚醒的那些人,依然在沉睡。

傳統文化斷層的傷,怕是好不起來了

2

歷史的車輪碾過了一個個朝代。新舊交替,糾纏著五千年文明的封建社會,被新的社會形態打散,然後,重生。打破舊社會是好,文化傳承的斷層,著實讓人感到遺憾。

在古代,當官,只有一條路,科舉。賣官鬻爵的就不說了。寒窗苦讀,清心寡慾,十年寒窗磨一劍,到得頭來,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成色。十年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每個學子心中都有個白日夢,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叫阿Q精神,用現在的話說叫意淫。這是古人的自我救贖之道。沒個意念撐著,熬個十年,不傻也瘋了。有這個信念,熬的時間長了也瘋,像范進。那時候學的啥,四書五經,大學中庸等等。學這些有用啊,學好了,就能飛黃騰達,麻雀變鳳凰,也沒人追究你變鳳凰之前是個什麼鳥。

沙漏一翻,時光一轉,世界變了模樣。外面的強盜,裡面的動盪,多少年沒有一張安穩的書桌。安定了之後,八仙桌又被打爛,一群不諳事的小子用屈辱,告訴你說,這不高貴。有人被遊街,有人鑽牛棚,有人絕望,有人忍辱。

曾經阿Q的對象,低到了塵埃裡。

為了活著,一代人沒了生氣。

傳統文化斷層的傷,怕是好不起來了

家族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代人的隔斷,必將阻礙下一代人文化的傳承。

改革春風,百花齊放,人民群眾為衣食住行奔波,傳統文化的空間被擠壓。民眾沒有餘力談文化,中產只談機遇。

到了今天,價值觀變了,沒有學問不可怕,沒有錢真嚇人。學校裡,大學,除了中文、中國哲學,歷史這類非常相關的專業,其他大部分專業,除了大課“大學語文”,基本上就和傳統文化告別了。

分報考中文系的,除了瞎蒙的,都是真愛。中文系的就業面窄。換句話說,這東西,我學了沒多大用處,工作不好找,飯碗都保不齊,我學它做什麼,喝西北風 。人家畢業一萬八,你連那個八都沒有,你選哪個?

學以致用,學不得用,無所償,學了有什麼意義。這是大多數人的顧慮,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傳統文化斷層的傷,怕是好不起來了

而這兩年自媒體的興起,給了文化喘息的空間,但,依然面臨著受眾小的問題。

文化傳承受冷遇,遊戲倒容易讓人上癮。遊戲背後,開發團隊費盡了心思,運用大數據,結合心理學,在視覺,聽覺和感覺,一步步地“引君入甕”,一招有一招的用處,一級有一級的快感,看得見用得著。心理學上叫“及時反饋”。輕鬆,刺激,成就感爆棚。想不上癮都難。可是,學習就是件苦差事了,沒人教你怎麼學一門課,甚至沒人教你怎麼讀一本書,一入學校深似海,全靠自己摸索領悟,默默苦讀十幾年,還不知道紅蓋頭下是張什麼臉。

文化這個東西,就像金庸小說裡的內功心法,你練好了內功,再學什麼都快了。高手過招,最後拼的才是內力。我們這個社會一般都不會到拼內力的程度,一身外家功夫,就能活得悠哉悠哉。所以,這些人就說,看我,不練內功,不照樣行走江湖,吃香的喝辣的,你們學了這麼多年,有什麼用。這是誰的悲哀?

傳統文化斷層的傷,怕是好不起來了

3

資本很強大,資本也都趨利。

資本會花費財力物力人力,去設計一套讓學習上癮的機制嗎?不可能!資本都不傻,出力討好不掙錢,它們才不幹。這麼偉大而又有意義的事情,誰來做?只有那些辛辛苦苦守著三尺講臺的老師們。拿著低微的工資,做著偉大的事情。在那麼大的世界裡,守著三尺講臺,想出去看看的心都被“偉大”給收容了。

文化的傳承,只靠呼籲是沒用,也要向錢看。不談錢,幹談理想都是扯淡。所有的理想,都得落到現實上來。錢財本不壞,它有加持的功用,在好人手裡更好,在壞人手裡更壞。它的本質,不過是人類的工具罷了。既然如此,何不,好好利用起來呢。

學有所用,文有所得,把信念重新樹立起來,如此,方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