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煙臺4萬餘名幹部職工堅守森林防火一線

四月的煙臺桃紅柳綠,滿城都是春上枝頭的繁華景象。煙臺有820萬畝的林地資源,僅生態公益林就達3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35%——這綠水青山,也是煙臺的金山銀山。

在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全市4萬餘名幹部職工堅守森林防火一線,看好煙臺的綠水青山。

密集發佈森林防火文件

違規用火將頂格處理

上午8時,記者走進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防災減災工作科,副科長孫鵬科在辦公室緊盯著電腦上的“智慧天眼”系統,系統能實時監控全市15個縣市區的火警火情情況,一旦屏幕上顯示紅點併發出警報聲,就意味著那個地方有火情了。

“我們24小時值守,全天都要盯著系統,現在看來還沒有預警,一旦有預警,我們就要把火情的地理位置等有關情況及時告知當地的森林防火負責人,進行實地核實,確保火情早發現、早處置。”孫鵬科說,作為一名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年一到春季就高度緊張,尤其怕聽到火警警報。

“今年的氣候條件不利,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持續都在5級,這已經是最高級別了,這種天氣一旦起火發生大火的風險很大,馬虎不得。”孫鵬科說,對監測發現和接到報告的火情,迅速調查核實,第一時間做好火情先期處理和信息報告工作,並按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要求,認真做好職責範圍內的各項工作。

在一張辦公桌上擺著有市委、市政府和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印發的《關於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做好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強森林高火險期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等等多個有關森林防文件。

“3月中旬以來,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密集印發7個通知,對全市森林防火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將森林防火作為一條重要底線,全力以赴抓好重點措施落實,堅決防範森林火災發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防災減災工作科負責人劉邦偉介紹,多個文件密集發佈,足見頂層的重視程度。

記者瞭解到,從各個文件上來看,要求煙臺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嚴格野外火源管控,野外違規用火將依法從嚴頂格處罰。

“文件要求‘頂格處罰’是要求按照上限進行處罰,這個力度空前之大。”劉邦偉說,不僅市級層面文件通知密集發佈,煙臺各縣市區發佈封山禁火令,嚴禁火種進山入林,嚴控春耕農事用火,減少野外祭祀用火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鎮街基層全員出動

4萬幹部群眾守衛寧靜山林

昨天的風特別大,人出門,一會兒功夫手就凍得又紅又腫。很多值守在護林卡口的幹部群眾,克服春季狂風和浸骨的寒意守衛靜靜的山林。

早上6點,萊山區濱海路街道森林防火專業隊的呂守玉便起床,收拾好器具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工具包裡是一個滅火器和一個飯盒。手裡拎著一個鐵耙子一把鐵鍁。

6點半,金斗山上的林管所內,18名防火隊員碰了下頭,就各自走向負責的卡口。58歲的呂守玉身材墩實面色古銅,走路速度頗快。濱海路街道轄區的森林包括金斗山、青龍山和海防林在內,面積達到6000多畝,自打他從事森林消防工作以來,金斗山和青龍山上的山路每天都要走上一遍,他就這樣“趟”了4年。

“今年防火尤其嚴格,你看,山裡沒有遊人,更別說上墳的群眾了。這樣,我們才能放心點兒。”他笑著說。

在萊山區院格莊街道的馬格莊與沐浴村交界處,有一處小土坡,人稱刺蝟頂。坡頂上有一座石頭砌成的圓柱形蓄水池,水池四周被耕地與坡地包圍著。雖是小小的一角,卻是馬格莊村護林防火的重要高地,這裡是輻射全域的50個重要護林防火網絡節點之一。

今年68歲的馬格莊村民政主任陳秋文每天到刺蝟頂值守,同他一起值守的還有馬格莊包村幹部於寧。為了盯防到位,他們都堅持中午不下山,於寧蹲在刺蝟頂上吃飯的功夫也不忘向四周查探兩眼。“目前,馬格莊村有5個卡口,每個卡口都由村防火員、機關幹部、區直部門人員搭配佈防。除了定點卡口值守外,馬格莊村還專門抽調2人進行不定點巡邏。”於寧說道。

坡頂風大,吃完午飯的於寧帶著他自備的軍綠色望遠鏡從刺蝟頂往四周看,這裡只是院格莊轄區眾多高地之一,像這樣的重點防火點在轄區還有50餘個,一些小型防火點多不勝數。

“全市有3800名護林員對重點區域和進山入林路口設卡盤查,認真查繳火種,堅決將火源控制在山下林外。另外,我市各部門尤其鎮街基層一線近4萬餘人堅守在森林防火的一線,形成了一道道‘防火牆’。”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於海波介紹。

森林科技防火無縫隙覆蓋

打造現代化防火預警監測設施

“這個監測顯示屏是3行4列55寸LCD拼接顯示屏,可同時監測全部林區,高清熱成像儀可在第一時間監視到林區是否有起火點。”記者在開發區古現街道鳳凰山森林防火指揮中心看到,監控大屏幕最頂行顯示林區分佈高清圖,中間行滾動顯示區域動態視頻,最下行同步顯示節點成像。

為有效觀測森林火災隱患,煙臺開發區在古現街道、潮水鎮建立了2處防火監控指揮中心,設置19處高清熱成像監控點,分佈在鳳凰山、磁山等重點林區,實現林區監控無縫隙、全覆蓋。

“您已進入視頻監控區域,系統將上傳您的圖像信息,請勿攜帶火種進山……”在鳳凰山進山入口,智能預警卡口系統對進入人員、車輛進行語音提示。目前,在進山路口、檢查站等部位,開發區共計安裝智能預警提示監控180套,強化對進山人員的警示管控,實現人防技防有效結合。

一道道“水網”建設,如同給青山安上了“保護閥”。記者從福山區自然資源局獲悉,總投資2670萬元的獅子山以水滅火試點工程,在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又投資1380萬元實施了二期工程。目前,該工程已全面完工,主要建設內容包括4.5萬立方米的塘壩1座、800立方米蓄水池1個、泵水機房1處、輸水乾管19.75千米、消防栓104個、管道閥井94個,配套硬化防火通道 8.7公里。防控面積2.5萬畝,構築起了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的林火阻隔體系和以水滅火體系,有效提高了火災撲救效率。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500餘萬元,新建、修整防火通道100餘公里,重點林區道路總里程達到4900公里;結合林區道路建設,新建小型儲水窖、水囊等設施45處,水源地總數達到3250處,以水滅火網絡進一步完善;新建智能語音卡口80處、護林房和檢查站等40處,市、縣兩級共15個森林防滅火預警指揮中心投入使用,重點林區監控率達到85%以上;全市已建成縣、鎮級森林消防專業隊伍150支,專業隊員3700餘名,共配備運輸車300輛、消防水罐車170輛、風力滅火機4200餘臺、高壓水泵420臺套等。

記者瞭解到,我市已爭取省自然資源廳下達昆嵛山保護區森林防火項目資金1500萬元,重點用於建設火情防控預警監測平臺,將進一步提升昆嵛山區域森林防火能力。

“我們加快推進重點林區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科學規劃建設水源地、直升機起降點和現代化防火預警監測設施,進一步夯實森林火災防控基礎能力。”於海波表示。(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劉成傑 呂藝偉 康聖洋王思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