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臺—我的心靈之旅

五臺山,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然而,這麼如此美麗而神聖的的地方,作為一個山西人我長這麼大竟然沒去過,說出來有些慚愧呀。今年我想以一種特殊的不一樣的方式去接近它、感知它、朝拜它,我似乎隱約能感覺到它在等我來,所以我選擇了朝臺。草甸、松林、山泉水;寺廟、經幡、瑪尼堆……這些高顏值元素的多元疊加,使得五臺山具備自然與人文的雙重絕佳體驗,因而也成為驢友們的戶外徒步穿越路線。朋友問我:“你為什麼要朝臺?”我說為了找回丟失的自己,從而做更好的自己。1924年,為了及早結束記者關於“你為什麼要登山 ”的追問,馬洛裡留下了他的傳世名言:“因為山在那裡”。但是,如果有人山寨馬洛裡的句式答覆:因為臺在那裡;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有一種徒步可以刻骨銘心。就在朝臺途中有聽說有的人已經有三十多次的徒步大朝臺。他為什麼要朝臺?他為什麼要連續朝臺這麼多次?越執著的人,想法往往越簡單、越純粹,也越不容易被常人所理解。

說實話,這次朝臺,我對我自己包括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還是挺自信的,第一天帶著些許的神秘感我們迎著朝陽出發了,踩著草甸順著小路傳山而上,心裡還真有幾分興奮,現在想來也許是內心深處對山頂的神秘渴望起了作用吧,就這樣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談笑風生,顧不得腰痠腿軟,汗流滿面,興致勃勃征服了每一個臺!在路上,有老人,有小孩,有騎單車的,更有穿拖鞋的傷了腳趾還徒步的小夥子(還走在我前面給了我無限的動力),個個身著運動裝,人們的朝氣初顯不服輸的勁頭,互相加油,雖然汗流浹背,嬌喘吁吁。由於我第一次朝臺,給自己帶的東西太多,包括吃的用的揹包很沉重,再加上那麼長的路途使得我很疲憊,中途有人提醒我其實不用帶那麼多東西,適當的放下一些用不著的,我遇到後援車就減輕了一些裝備,輕鬆多了不到天黑就完成了今天的任務,早早回到了住宿點獅子窩,除了小腿漲沒有任何感覺(年輕的原因吧),但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就如登山,每個人都在前行的過程中不斷地累積東西,這裡面有你的名譽、地位、權利、財富、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往自己的袋子裡堆積東西而不知道放下,以至於身心俱疲。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獲得幸福。由於我自身選擇裝備的問題,我的腳踝被新鞋子磨的有些疼,左小腿膝蓋窩由於使用力氣不當有些疼(真後悔沒聽領隊的讓我帶護膝),直接影響到我第二天的行程,明顯感到很吃力,還沒開始走,我就感覺全身乏的,沒力氣,多虧了登山杖,我都有些動搖,沒有昨天那麼自信了,我就根據我自己的節奏慢慢的走,不過從獅子窩出來這段路上還是讓我有意外的驚喜,朝陽下美麗的風景就不說了我們還遇到了四隻狐狸,讓我暫時忘記了身體的疲憊和疼痛。中途腳疼腿疼渾身和散架一樣,有想過放棄,每當那些小麵包車路過我並問坐不坐的時候,也就是消磨我意志的時候,這時是我思考最多的時候,和自己對話最多的時候,我有過猶豫,當時我就在想,我為什麼來這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信念支撐著我不論正著走倒著走總算是堅持下來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我終於爬到了頂峰。“是真高敞處,別有大乾坤”,“更倚天門看城市,茫茫平地皆雲煙”,的確,身居高處,天高雲淡自是一番好滋味。到達南臺頂時,我俯視山下的路,回過頭來看看我剛剛走過的路,都不敢相信那是我剛走過的,我遠比我想象的更加優秀。這時候我明白了,爬山是跟自己的較量。你的對手不是別人,只是你自己。世界上,你所能依靠的人,也只是你自己。沒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沒有人拿的走你的堅強。

從開始上班到現在也有整整五個年頭了,慢慢的讓我從單純的學生轉換到一個相對成熟的社會人的角色。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躁動的時代,海量的諮詢、無盡的誘惑,我感覺我好像把原來的自己弄丟了,我以前的愛好個性都不復存在,我想重新把它找回來。這次朝臺路上有人給我說過:“請深呼吸,保持冷靜,從容面對世間榮辱。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讓外境把你帶走。” 同時,在這個從出生、童年、少年到離開家鄉來到現在上班的地方,從一個農村孩子成為一個上班族,是一種外在的行走;於內在,我從一個孤僻、自卑、傲慢、自私的女孩慢慢成長為一個簡單相信、充滿正面能量的人,開始想做一點有益於社會的事情,是內在的行走。外在與心靈的行走,兩條生命的線索,看似毫無相交,其實彼此對應,互相影響。如果學會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靜下來,放鬆自己,與內心對話,從中獲得正面的能量,我相信這才是行走的真正意義,這才是我這次朝臺的真正想要的,我做到了。

觀看世界,看到了自己的樣子;

聆聽世界,聽見了世界的聲音。

關於行走,關於遠方,關於自己!

漫漫朝臺路,讓我懂得尊重信仰,敬畏自然,心懷感恩。人可以沒有信仰,但一定要尊重信仰,尊重有信仰的人。人可以勇於挑戰,但一定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感恩五臺,感謝它創造的大美風光,感謝它的雲捲雲舒和四季流轉,感謝它對我們攪擾佛門清靜的接納,感謝它對一些驢友無知與任性的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