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莎,騎著T-34,高喊烏拉,一路衝鋒向柏林“。

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如果說AK是二戰後蘇聯槍械的代表,那麼在二戰中代表蘇聯的應該是大名鼎鼎的PPSh-41“波波莎”衝鋒槍了吧。該槍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里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目的是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槍。

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1940年,由於製造工藝的快速進步,一些新的生產工藝開始運用,當年9月斯帕金設計出一種新型衝鋒槍,經過兩個月的角逐成功戰勝PPD衝鋒槍,12月21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正式採用斯帕金衝鋒槍,命名為“PPSh-41”。

此時距離蘇聯衛國戰爭的開始僅剩6個月!

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在經過軍方測試後,波波莎開始大量生產,它的零件大多采用衝壓成型,焊接及鉚接的技術亦大量使用。甚至只要將把莫辛·納甘步槍的槍管一分為二,即可得到兩根PPSh-41槍管。更重要的是,在蘇聯不停的丟失領土的同時,其零件仍然可在汽修廠或者錫場用簡易設備生產。

波波莎全槍僅87個零件,生產一把只需要7.3個工時,效率驚人的背後並不是蘇聯一貫的粗製濫造,槍管和槍膛內均進行了鍍鉻防鏽處理,這個工序大幅度提高了耐用性與可靠性。這些原因綜合起來,成就瞭如此結實耐用的衝鋒槍,因此,高達600萬的產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由於採用了自由式槍機原理,使用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作為主要彈藥的波波莎可以實現900發/分鐘的高射速,71發的超大彈鼓保證了火力持續性,減少了更換彈藥的次數。也就是說,蘇聯士兵在轉角遇到德國人的時候,可以扣著扳機在幾秒鐘內,傾瀉出成片的金屬風暴,這樣的武器自然深的毛熊的喜愛。

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蘇聯人整團整師的裝備了它,這讓在瓦礫中前行的蘇聯人在近距離交戰中取得了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幾支波波莎就能在巷戰中壓制的德軍抬不起頭。

波波莎給德國人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心裡陰影,但是它的優秀還是讓德國人在巷戰中不可抗拒的拿起了它,雖然德軍手中的P-40也很優秀。但是在蘇聯的嚴寒中,顯然波波莎更加可靠,活力持續性也更勝一籌。

二戰神槍“波波莎”,憑什麼成為蘇德雙方都喜愛的武器?

大量裝備的波波莎不可避免的被大量繳獲,優秀的性能讓德軍愛不釋手,因此成了德軍手中第二常見的衝鋒槍,戰場上,蘇德雙方手持波波莎互相廝殺的場景並不少見。甚至嚴謹的德軍開發了一套可將PPSh-41改造成發射9毫米槍彈的工具,在德軍中獲得了MP41的編號。德軍甚至為此印發如何使用繳獲的PPSh的德文手冊。

直至今日,在世界的一些熱點地區仍能看到它堅實可靠的身影!

我是《知書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