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文\\艾慄斯

食物生而平等,只不過有些食物比其他食物更平等一些——比如說,櫻桃。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櫻桃可以說是水果乃至食物界的寵兒,老天爺天生眷顧的那類角色。大部分食物或多或少都有過被“黑”的歷史:番茄在傳入歐洲之初曾被人們嫌棄為“臭果子”;辣椒一度被視作撒旦的食物,明代傳入中國時也只用於觀賞;百果之王的榴蓮即使營養豐富,卻因為大剌剌的外殼和強烈的氣息讓許多人避之不及——唯獨櫻桃,數千年來從未有人說過它的一句不是,櫻桃享受的,永遠都是世人的讚美甚至追捧、仰望。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晚唐詩人李商隱在《櫻桃答》裡給這種水果定的基調是:“眾果莫相誚,天生名品高。”直言櫻桃的高貴那是天生的,凡夫俗果你們嫉妒不來。古代中國文人好把櫻桃視為“仙果”:“火色櫻桃摘得初,仙宮只有世間無”。直至今日,東西方都把女人的丹唇形容為“櫻桃小口”,將這種外形和滋味都堪稱完美的水果與女性之美乃至生命之妙相聯繫。伊朗新浪潮電影大師在其代表作《櫻桃的滋味》(The taste of cherry)裡,就講述了一個一心求死的人,因為嚐到櫻桃的味道,突悟生命的美好滋味,被激發心中火苗重拾人生之路的故事。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櫻桃如此美好,甚至能挽救求死之人,但與其同時,也有人為求櫻桃不得而焦躁煎熬。古有著名吃貨蘇東坡的“獨繞櫻桃樹,酒醒喉肺幹。莫除枝上露,從向口中傳。”今有2019年初一篇名為《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的文章,因為文中“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卻連車釐子都吃不起”的焦慮販賣獲得十萬家的傳播,由此“車釐子自由”成為年度熱詞。市場上的車釐子根據個頭與產地被分為不同的級別,其中品質優良的車釐子價格一顆就要三、四元人民幣起,確實是一種舌尖上的奢侈。而車釐子的名稱來自櫻桃英語cherry 的音譯,毫無疑問,車釐子也是櫻桃的一種。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櫻桃為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千百年來熱度不減?群眾路線詩人,被嚴重低估的美食作者白居易在《與沈、楊二舍人閣老同食赦賜櫻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韻》(442卷)裡表達得很到位:

“……

熒惑晶華赤,醍醐氣味真。

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燒人。

杏俗難為對,桃頑詎可倫。

肉嫌盧橘厚,皮笑荔枝皴。

瓊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勻。

偷須防曼倩,惜莫擲安仁。

手擘才離核,匙抄半是津。

甘為舌上露,暖作腹中春。

已懼長尸祿,仍驚數食珍。

最慚恩未報,飽喂不才身。”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寥寥幾句,把櫻桃的方妙之處交代得明明白白,可以得到的信息量非常豐富。綜合來說有以下幾個重點:

一、“杏俗難為對,桃頑詎可倫”,雖然唐代時還沒有完備的植物分類學說,但白居易已經敏銳地發覺出櫻桃與杏以及桃同屬一類。櫻桃學名Cerasus pseudocerasus G. Don,屬於薔薇目李亞科,杏和桃都是櫻桃的近親。

二、“熒惑晶華赤,醍醐氣味真。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燒人。”描述的是櫻桃鮮紅、渾圓的精巧與純真的氣味,可謂色香味俱佳。和今天佔領了各大精品超市水果攤位的車釐子不同,白居易所嘗的櫻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櫻桃,又名含桃、朱櫻,《說文解字》裡釋義為:“……果名,櫻桃也。鶯桃,鶯鳥所含食,故又名含桃。”

三、從“赦賜櫻桃玩物感恩”的題名以及“最慚恩未報,飽喂不才身”的食用感悟,可見白居易吃的櫻桃來頭不小。古時的櫻桃長期作為天子給群臣的賞賜之物——換句話說,不要說今天的你吃車釐子櫻桃會“肉疼”了,唐朝時候櫻桃也不是誰隨隨便便就能吃到的。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在唐朝,能吃櫻桃意味著什麼?從湖北江陵戰國古墓裡出土的櫻桃種子證明,早在戰國以前,長江中游地區已經開始了櫻桃的栽培史。到了唐代時,櫻桃樹的身姿在南北東西皆可見,有詩為證:

長安城裡,“上林天禁裡,芳樹有紅櫻。”洛陽城中,“朱顏含遠日,翠色影長津。”杭州郡裡,“滿庭新種櫻桃樹。”乃至被貶到西南巴蜀地的杜甫,吃不到賞賜的櫻桃,卻意外收到“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櫻桃種植區看似覆蓋較廣,但價格卻從不親民。要知道這種“仙果”的栽種成本是:“供御櫻桃看守別,直無鴉雀到園中。”貴族專供的櫻桃園,自然要有專人看守,不讓鳥雀偷食。收穫的櫻桃怎麼分呢?首要的當然是給老祖宗嚐個鮮,又叫“薦新”——上古時期,《禮記.月令》裡即有:“羞以含桃,先薦廟宇”,說明櫻桃這種“仙果”早就在禮制文化中有了自己特殊的地位。到了漢朝時,以《漢書》正式書面立下了櫻桃薦新的禮制規矩。東漢時期,櫻桃的第二禮用——賞賜官員的禮制也開始實行。櫻桃,已經遠遠不止一種美好的水果,而成為皇家的秩序禮儀符號。杜甫在大曆元年的《解悶十二首》裡就把荔枝與櫻桃這兩種水果作對比,前者是權貴的一時心血來潮,後者則代表著長久且正統的制度:“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炎方每續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杜甫是唐代大家,而說起對櫻桃熱愛最多的朝代,也非唐朝莫屬。唐朝沿襲了漢的禮節,櫻桃果紅耀之時邀請重臣體驗摘櫻桃之樂,大擺宴席歡慶,吃飽喝足再送點櫻桃帶回家。《太平御覽》裡有:“ 四年夏四月,上與侍臣於樹下摘櫻桃 ,態其食 ,未後於葡萄園大陳宴席,秦宮樂至晦 ,每人賜朱櫻兩籠。 ” 王建《宮詞》裡記錄了翰林學士的櫻桃福利:“白玉窗前起草臣,櫻桃初赤賜嘗新。殿頭傳語金階遠,只進詞來謝聖人。”

除了用新產的櫻桃祭先人、賜大臣,唐代時候還流行一種聽起來就格外美好的宴席,櫻桃宴。中進士、升官答謝宴,都有櫻桃的重頭戲。凡此種種,都是食物帶給人們的儀式感和愉悅,於是和今天流行用車釐子(之前是牛油果)打卡朋友圈一樣,有幸嚐到櫻桃滋味的文人們也紛紛吟詩“打卡”,炫一波榮耀和社會地位。文部郎中王維“打卡”《敕勒百官櫻桃》:“芙蓉闕下會千官,紫金朱櫻出上欄……”,同時,他還貢獻了應對吃櫻桃上火的食方:“飽食不需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白居易、杜甫、韓愈、李商隱等等都留有詩篇,垂謝賜櫻桃。

古人吃的櫻桃相較今天的車釐子,體積更小,但是顏色更紅豔、形態更圓潤、味道也更濃郁,那麼為什麼今天各大的超市裡,進口的車釐子(歐洲大櫻桃)佔據了最顯眼的位置,中國櫻桃卻偏安一隅,默默無聲了?關注本食物歷史號,為你帶來更多食物背後的精彩故事。


你在朋友圈“打卡”車釐子,唐代文人吃櫻桃也要作詩炫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