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如果作為作家我能夠做到那個份上——由於我的作品而讓人們更加相愛——我想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意義了。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有著雙魚座的敏銳直覺,異常聰明,感官靈敏,善於識別哪些人的作品對他有用,他從福克納、海明威、格雷厄姆·格林、弗吉尼亞·伍爾夫等文學大師中提取精華,為其所用。


作為一個22歲就寫出《枯枝敗葉》的年輕作家,他有著過人的天賦、靈活的腦筋、不自我設限的開放、主動嗅捕靈感的敏銳,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什麼是——,並親自演繹這個人類永恆嚮往卻輕易摧毀的主題。


他用活蹦亂跳的生花妙筆,譏諷金錢的傲慢、物質的木訥、權力的孤獨,他替人類惋惜愛的缺失、生命的呆滯、靈魂的枯萎,他傾盡全力描繪孤獨的本質與派生,卻又滿懷悲憫地試圖用愛的詩句拯救這無藥可救的孤獨。


馬爾克斯的作品,薈聚著超乎凡人所能觸達的非凡創造性和想象力,非常值得閱讀:


《枯枝敗葉》1955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第一部出版的處女作,一首G大調的“百年孤獨”序曲,由此開始構建一個專屬於馬爾克斯風格的氣勢恢宏的孤獨家園。這部作品奠定了馬爾克斯之後所有小說的孤獨內核,形塑了所有生活在馬孔多小鎮裡的人物原型,以及用一種微風吹過風鈴晃動發出的悅耳清音奏響了歡樂又憂傷的孤獨G大調。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一位在戰爭中耗盡半生的年老上校,等待戰爭協商的承諾——一筆補償金,來解決他那赤貧的生活危機。馬爾克斯最中意的《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所有歷史中的片段,都可以發展成一段蝕骨的記憶,為未來百年孤獨的奏響醞釀情緒。


《禮拜二午睡時刻》1962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短篇小說集。《禮拜二午睡時刻》對未來的馬孔多小鎮的衰敗勾畫了一幅淒涼的預言畫。作為壓軸的一場《格蘭德大媽的葬禮》,揭示了西方政權制度的荒謬,為《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家族的最終滅亡點燃了火引子。


《惡時辰》1962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馬爾克斯的《惡時辰》,充滿了恐怖氣息,講的是一個閉塞的小鎮,常年陰雲籠罩,突然鎮子裡開始有人在天亮之前張貼匿名貼,揭露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並議論多年的別人家的私事,搞得人心惶惶不可終日。鎮長開始了武裝鎮壓,試圖消滅謠言源頭,但始終找不到始作俑者。據鎮上的巫婆占卜說:作案者絕非一個人,人人都是匿名貼的張貼者。


《百年孤獨》1967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1982年,馬爾克斯因《百年孤獨》的世界性轟動效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西班牙語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1970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精彩的新聞體小說。記錄一個受難海軍在海上漂流的十夜,每一夜都是故事。對身體感覺的描寫尤其令人振奮,恐懼可以刺激一個瀕死的人重燃生的希望!飢餓可以激發腸胃沉默的潛意識,蘊藏力量與死神搏鬥!馬爾克斯向偶像海明威《老人與海》致敬,並用生花妙筆超越了悲劇的宿命感。


《世上最美的溺水者》1972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死去的人會變回年輕時的模樣,乘著洋流漂過全世界,帶著所有經過的地方的鮮花和水草;大雨下得太久,你一覺醒來可能會看見天使掉在你家院子的爛泥裡;觸礁沉沒的巨輪會變成幽靈船,一遍遍重複不祥的命運,但若碰上執拗聰明的小男孩,也能從陰間駛進陽世;魔法師會為死去的仇人造一座最堅固雄偉的陵墓,然後讓他在棺材裡一次又一次復活;殘忍的祖母會押著孫女當妓女,陷入愛情的男孩能聽到千里之外情人絕望的呼喚,渴望自由的女孩什麼都可以拋棄。世上怎麼會有如此通透、又帶著醉意的朦朧去講述人類悲慘故事的老人家呢?只有他把孤獨描繪的如此詩意,把死亡塑造的如此唯美,把愛情點綴成奇遇,把生命讚美成一場狂歡。


《藍狗的眼睛》1974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一個不願意將生命停滯在某個年紀的人,發動身體所有器官,去感知外界種種細微精妙的變化,讓生命肆無忌憚地綻放吧。馬爾克斯抒寫了14種絕美的孤獨,在夢境中、困境中、恐懼中、慾望中......


《族長的秋天》1975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馬爾克斯用華美的詩歌形式鍛造了一曲巔峰史詩《族長的秋天》,講述了統領共和國的一位將軍,通過嗜血暴力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本以為自此可以盡享榮光,卻陷入了被弒殺的恐懼中。從他坐上將軍的寶座之後,便成為了一個鬼魅幽靈,被無時無刻的恐懼包裹,防範著從未賦予信任的手下將領,幻想著擁有人民的擁戴。在死亡降臨之際,他才懂得自己苟活了一生,揮霍了寶貴的時間去殺戮去爭鬥去提防去恐懼去追尋,愛卻從未降臨於他那乾涸的心田,然而,他已經沒有時間去學習,去認識自己是誰。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1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受辱休妻吐露的一個名字,平息了一個熱鬧小鎮的閒言碎語,帶來了小鎮居民事不關己的冷漠與自我崇高,造就了一次眾目睽睽之下事先被張揚的謀殺。


《番石榴飄香》1982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馬爾克斯因《百年孤獨》成為舉世聞名炙手可熱的大作家,此為獲獎之後的訪談錄,挖掘出馬爾克斯的靈感來源,吐露他深受影響的前輩作家。他是用直覺抒寫永恆的孤獨的天才,不寫作就會死的那種。


《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他們彷彿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他們像一對經歷了生活磨練的老夫老妻,在寧靜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超越了愛情。這部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他們的愛情在青春時代受阻,在年邁八十時才開花結果,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


《米格爾在智利的地下行動》1986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流亡的智利電影導演米格爾·利廷喬裝改扮,重返祖國的土地上拍攝一部關於革命運動的紀錄片。比一般的偵探小說要文雅,比一般的旅記要刺激。馬爾克斯果真是一出手,什麼報告文學、新聞報道都變成了精妙絕倫的故事。讓我對智利聖地亞哥充滿了遐想與期盼。很想與那個七十二歲高齡的智利上層社會貴婦克萊門西婭·伊紹拉,一起拒絕腎臟潰爛,老死病榻,衝出重圍,跟士兵巷戰,飲彈犧牲。


《迷宮中的將軍》1989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出生於南美這片土地上的解放者,人性的解放者馬爾克斯與人權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一樣,試圖掙脫命運的枷鎖,實現生命的自主奔放,然而戎馬一生,最終會在權力的巔峰獲得凜冽刺骨的孤獨,之後,隨著生命的背棄,越來越無可奈何,並最終接受這被宿命纏繞的迷宮中的孤獨。


《夢中的歡快葬禮和十二個異鄉故事》1992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馬爾克斯客居異鄉做了一個參加自己葬禮的夢,卻因為和人生中最好的那些朋友歡聚一堂,開心得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禮。十二個夢幻般的故事,是馬爾克斯在流亡歐洲時寫就的,異鄉的陌生生活氣息,無疑大大刺激了他的想像力,讓這些故事充滿了夢一般的奇幻色彩。


《愛情和其他魔鬼》1994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在馬爾克斯心中,最完美的女性,是具有男性氣質的剛強女性,如他的外祖母、他的妻子梅賽德斯、《百年孤獨》中的烏蘇拉。這個女性,如果想要永葆青春,必須同少女一般活著。不是向皮相注入生物藥水,而是用狂野的能量灌溉心田。心是活的,皮相也會隨之嬌媚。即使她到了八十歲,還是會狂野地拉著我的手,激動羞澀地要求:來,我們一起跳舞吧!老頭兒!


《一起連環綁架的新聞》1996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重操新聞記者本職的馬爾克斯,採訪了世界各地的五十多個人,根據三年的調查成果寫就的新聞報告,生動展現了被大毒梟埃斯科瓦爾綁架的十位有影響力的哥倫比亞重要人物的痛苦遭遇與艱難營救過程。馬爾克斯認為它“比任何小說都更像小說”。


《活著為了講述》2002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我要寫作,否則我會死掉。”馬爾克斯唯一回憶錄。


《苦妓回憶錄》2004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馬爾克斯的封筆小說。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對一個十四歲的雛妓的最終愛情幻想。他認為,只有與愛相伴,才能坦然接受最終的死亡,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孤獨的死去更可悲了,只有愛才能拯救獨孤。


《我不是來演講的》2010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馬爾克斯在包括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及其他重要場合的演講致辭。這些公開言辭表明了馬爾克斯的最終幻想是:他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左翼作家,為了創造一種和平的文化而孜孜不倦地講述一個又一個用愛抵抗孤獨的故事。


“從寫《枯枝敗葉》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沒有人可以阻擋我。”


馬爾克斯做到了。


------------------

影識集:一切只關於電影

All We Need is Movie!

微信公眾號:yingshiji-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