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之祕籍

第一章 手機管理

初中生是人生的第一次轉折點,是人生輝煌的基礎。從初一開始,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而且要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就是讓學生儘快養成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從14歲左右開始進入青春期,學生身體都發生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對異性有著羞澀的好奇。對外面的世界也充滿好奇,是非分辨力差,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教育,使其走向正確的道路,取得好成績。作為初一年級的班主任,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學生前進的總舵手,把學生引向何方,完全依靠你。

所以,要記住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1、新學期開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明確工作重點,安排好各種工作。2、瞭解和研究學生。研究每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業成績、才能特長、性格特徵、成長經歷以及家庭情況、社會生活環境等。3、掌握學生集體的發展情況、幹部情況、班風、主流與傾向等,為自己和其他老師的工作提供依據。

4、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協調班內各任課教師之間的關係,互通情況,統一要求,改進教學方法,制定課堂常規,共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掌握學習方法。

5、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係,建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公平對待班裡每一個學生。

由於時代的不斷髮展,網絡時代的來到,使得智能手機普及化,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觸過手機,並且有的學生已經沉迷手機遊戲不能自拔。這裡,我主要來講一講手機的管理。故開學第一節班會課,我讓全體學生一起討論這個手機的問題。我在黑板上板書:初中生攜帶手機到學校的利弊。

對學生有利的方面:

1、方便與家庭的聯繫。因為有些家長時刻關注自己孩子的動向,學生也想聯繫父母或家人。2、方便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擴大交際。因為小學同學升初中後分布在不同班級,他們需要交流學習情況,或想認識更多的同學。3、能加速信息吸納、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可以上網關心國家大事,瞭解當今世界學生的情況。

對學生產生的弊端:

1、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上課時自控能力差,時刻關注微信、遊戲,會不自覺的偷偷玩手機。

2、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在玩遊戲當中,為了升級,購買裝備和贈送禮物。

3、氾濫的垃圾信息不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特別是色情信息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全班通過討論後,民主決策: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同意不帶手機來學校,他們認為弊端大於利,得不償失。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自可以控制,不影響學習。

為此,我設置了幻燈片:

初中班主任工作之秘籍


初中班主任工作之秘籍


玩手機與家長髮生爭執 15歲初三女學生墜樓身亡

2017年9月18日,杭州濱江某小區一15歲女生因被媽媽沒收手機,從19樓墜下,墜落在3樓平臺當場死亡。記者瞭解到,姑娘今晚早些時候在家玩手機,家人對其玩手機提出反對,雙方因此發生了一些爭執。在爭執發生後不久,這個學生選擇跳樓。警方表示,初步排除他殺的可能。

2018年1月19日中午,江蘇一名高三男生曹某因上課玩手機被老師批評,從位於五樓的家中墜亡。

2018年8月30日凌晨,南通13歲的小徐從四樓的家中墜亡。原因是用手機打“吃雞”遊戲,玩家跳樓,出一點血人又會活過來。

“想毀掉一個學生,就給他一部手機”這是目前網絡流行語。

最後,三分之一認為可以控制的學生也表示不帶手機來學校了,不玩手機了,太可怕了。

於是,學生們認識到手機的危害,紛紛同意不帶手機來學校。最終全班制定合理嚴密的手機管理制度:一,手機不準帶來學校,發現就沒收,學期結束才能領回去。二,週六週日在家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並由家長監督。三,開展積極的校園活動。這樣定製度以後,我班一個學期不出現學生帶手機來學校的現象,沒有了手機的干擾,我班的學生精神飽滿,行動力強,心無旁騖,學習勁頭十足。

期末考試,各科成績名列同年級前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