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綜藝節目的“良心”何在?從中悟出人生之道

疫情還未完全過去,人人還保持著高度警惕,儘量不給祖國添麻煩。但浙江衛視“戴打菜大媽的透明口罩復工”的舉措著實讓人吃驚,又一次將人的生命安危拋之腦後。



“虐星”行徑難成“良心”綜藝

綜藝節目並非第一次“傷人”,節目製作者也並非第一次不顧明星的生命安全。2019年11月27日,演員高以翔因錄製綜藝節目身亡,有網友爆料,高以翔到醫院時瞳孔已放大到邊緣。這到底是怎樣的工作強度能夠達到這般地步?小編去觀看得知,原來綜藝《追我吧》是一檔夜景追跑競技秀,通宵熬夜、極速追趕、爬樓速降……這都是基礎配置,演員高以翔正是在熬夜拍攝、高強度運動長達17小時的情況下猝死。

“虐星”綜藝以高強度、高難度的項目設置,來考驗嘉賓的通關能力。在節目中,通過後期剪輯與製作,將明星因急速下降而雙腿發抖、因長期奔跑而無力癱倒、因恐懼害怕而驚聲尖叫等片段無限放大,拉近明星與觀眾的距離,收穫緊張刺激的看點。


娛樂至死:綜藝節目的“良心”何在?從中悟出人生之道

《追我吧》高層索道滑翔


但是,違揹人類正常生理機能、超出體力限制的項目只能讓“挑戰”變成“受難”,形成畸形的節目審美,別拿“挑戰”和“競技”當擋箭牌,掩蓋“娛樂至死”的實質。託尼·朱特說:“我們在娛樂產品上運用鋪天蓋地的資源,不過是為了掩飾它們本質的缺乏。”若將娛樂作為綜藝的唯一導向,最終只會演變為無底線的狂歡與惡趣味的泛濫。

“虐星”綜藝都不是真正的“良心”綜藝,透支了明星也估錯了觀眾。

誰也承擔不起生命痛逝的悲哀

一個強有力生命的逝世,不單單是一個人的事,這關係到一個家庭。父母老年喪子,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悲痛,妻子痛失丈夫,是陰陽兩隔的悲哀;孩子失去爸爸,更是對“父愛”的極度缺失。縱觀因節目強度太大而猝死的高以翔,因吃過長年糕而呼吸不暢而死的韓國演員張正鎮(音譯),因錄製節目意外摔下舞臺的beyond主唱黃家駒,

他們哪一個不是擔當者多種角色?哪一個不是父母的寶貝?

以生命安全與健康作為代價的節目不僅違反法律,更是逾越道德,是對人性的漠視。古人云:“人生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在旁人眼裡,與自己不相關的生命去世,確實是輕得像煙火裡的塵埃,但對於局內人來說,那是怎樣的悲慟與絕望!所以啊,懇請仍活在世上的人們,永遠銘記生命的厚重!


娛樂至死:綜藝節目的“良心”何在?從中悟出人生之道


觀眾應“日日三省吾身”

蔣勳的《孤獨六講》中提到“若是民眾無法思考,社會的繁榮強大都是假的,都將毀於一旦。”

綜藝節目的收視保障,不單單取決於節目製作的龐大與否,也不僅僅憑節目嘉賓的賣力程度,更多的因素在於觀眾素質水平的高低

綜藝節目各方面的有效策劃與運轉與觀眾息息相關,若觀眾的思想迂腐又狹隘,節目的表現形式也會隨之偏移。更加直白的說就是,如果大量觀眾喜歡看明星去冒險、去“作死”,喜歡窺看明星的日常八卦,那麼製作人就會想方設法來滿足觀眾的慾望,以明星的尷尬與狼狽為賣點,兜售惡趣味,以此達到超高收視率。

所以究其根本,還是要我們學會做個善於思考的人,學會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去篩選過濾自己感興趣且優質的內容

,如提高雙商的《明星大偵探》、培養音樂素養的《聲入人心》;學會含英咀華細細品味,而不是囫圇吞棗,追求“快餐式”娛樂,如幫助國人認知中華文化魅力的《上新了故宮》和《中國詩詞大會;學會在消遣娛樂的同時,能關注自身能力的提高,如鍛鍊自己演講才能與口語表達的《主持人大賽和《奇葩說》……

越是被娛樂包圍,越要保持清醒與獨立,在清醒中明辨是非,在反思中反省自身。思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自我能力的培養,更能給周邊好友樹立榜樣,給社會傳播正能量!


娛樂至死:綜藝節目的“良心”何在?從中悟出人生之道

三省吾身,學會思考


保溫杯裡泡枸杞,難救熬夜的身體

每逢綜藝節目錄制,“熬大夜”是常態。事實上,在綜藝節目中的明星與工作人員,就是現代社會許許多多熬夜分子的縮影

許多人明明可以選擇早睡,卻仍然選擇“報復性熬夜”,生活這頭猛獸,彷彿只肯在深夜放鬆警惕。而當代青年正好抓住這一“大好機會”,瘋狂宣洩白天生活對自己帶來的疲憊與不滿,以此來獲得深夜的自由。抓住這一閒暇拼命喘息,明明睡意翻湧,明明兩眼皮打架,但就是不肯放下手機,不肯遠離娛樂場所,越熬夜,越快樂


娛樂至死:綜藝節目的“良心”何在?從中悟出人生之道


然而,潛藏在這種非必要熬夜之下的,到底是“屬於自己的自由”還是“被慾望拘束的心”?

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在她所寫的《此生未完成》一書中,說道:“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任何長期的熬夜,都等於慢性自殺。”所謂的“報復性熬夜”,不過是對生命的透支,不過是在自我放縱下對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報復。慾望的一時放縱或許能帶來瞬時的快樂,但過後的空乏與不滿足仍然窮追不捨,而且長期的熬夜會對人體器官和生理組織造成永久性的損傷,與生死直接掛鉤。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希望大家仔細想想,不宜消耗他人生命來博關注,不宜透支自己生命來尋自由。正如盧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卻無枉不在枷鎖中。”枷鎖是社會規則,更是自我約束,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墮入虛空。所以,我希望我們可以能在這個世界深情的活著,活出自己的精彩,能夠明辨是非,能夠保持個性,而不是隨波逐流、不是沉迷燈紅酒綠。


娛樂至死:綜藝節目的“良心”何在?從中悟出人生之道

樂觀積極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