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但凡了解一点儿明朝历史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生际遇感到好奇:一个赤贫的、农民出生的男人,是如何一路披荆斩棘、从田间走向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的?

在《倒退的帝国》中,张宏杰用详尽的史实,为你还原朱元璋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和他的人生发迹史,也为你分析那个朝代为什么会产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倒退。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1.先说说朱元璋的出生,对他治国方针的影响。

小时候听凤阳花鼓,听了那么一耳朵朱元璋,就记住了他是从凤阳走出来的。古时候的凤阳曾经是贫困县,在这里出生的朱元璋也是贫民出生,还是赤贫的家境,因此他被后世称为"农民天子"。

朱元璋年轻时差点儿饿死,是靠剩柴村一株柿子树上的十几颗柿子才活了下来。他当了皇帝之后,路过剩柴村,再看到这颗救命的柿子树不禁感慨万分。

穷人在乱世,能拥有的并不是佳人,而是饥寒交迫。在那种情况下,能找到足够的食物相当不易,忍饥挨饿才是穷人生活的常态。人生十几二十年里,穷过也饿过的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贫穷的可怕,这也让他形成了以贫穷为底蕴的思想方式。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穷到极致,想要活下去,就去偷去抢去掠夺他人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得手了就是自己的。而不是想去开发去生产去创造(你创造了新东西,可能还没到手呢,就被别人抢走了),这种强盗逻辑的局限性后来影响到朱元璋的治国方针。

在小时候看过的历代皇帝故事中,时常能看到朱元璋不乏聪明的头脑,强壮的体魄,也有杀伐果决的行事风格;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朱元璋的可谓阴险狡诈又心狠手辣,这些特质都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但是,夺取天下大之后,朱元璋的治国之道就体现出了农民出身的局限性,农桑为本的思想,使得朱元璋在治国之道上有先天的不足,他重农抑商、禁止人口自由流动、改科举为八股、重启人殉,导致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倒退。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在后世,守成的皇帝教育子弟就会由厉害的大臣教授治国方略。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守成之君治国的时候,源自贫穷的底层人民的眼界、思维方式和治国方略都派不上用场了。

2.朱元璋夺取天下大权的关键——人气值、武力值和决断力

我们现在都知道,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不同,我国的政治发展有着特殊性:农民革命和政权的关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历经多个朝代,已经被历史验证的规律。

穷则思变,当农民贫困到极致也就产生了抗争的火种。元朝统治末年,农民起义正是由于太穷了才开始的。这对朱元璋的崛起来说,可谓天时地利。

而另外一个令起义能够迅速蔓延开来的原因,则是在当时人们观念中,宋朝的统治是正统,元朝统治者是外族,不是华夏的传承。按理说,率领农民军起义军的朱元璋也因当这么看,然而他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看似名正言顺却反其道而行,他不但笼络民心,也也笼络元朝统治阶级。今天我们冷眼看历史,不难发现朱元璋妥妥地是个两面派。这种面目,顺利帮他笼络了人心,解决了成为统治阶级人和的条件。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解决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前提就齐备了。朱元璋还有相对其他起义领袖更为高的武力值,他不仅有体魄、有战术、有心机,还有兵法和耐力,在把握时机这点上他也做的很好。

通过政治、历史的学习,现在的我们大致了解了:暴力、革命、政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书中对这部分的分析相当深刻。朱元璋正是因为把握了关键矛盾,掌控了关键因素,才能在元末的各路豪强中脱颖而出,夺得天下。

3.作为一个有些偏执的控制狂,朱元璋限制了子民的自由。

朱元璋统治的时代,人民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人民选择职业,没有自由,职业的传承是通过血脉关系世代相传的。

一个人,如果出生在农民家庭,那么他未来智能种田采桑;如果出生在手工作坊主的家中,那么他长大以后就只能学手艺;如果他出生在军户家中,那他长大后只能去参军打仗。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并且,出生在那个城镇,以后就只能在这里生活、工作,不能随意出门远行,更不能随意搬迁。户口管制相当严格,国家造有专门黄册记录各家各户的人口、职业、财产情况,每格若干年还要重新进行人口普查,核对更新黄册记载的内容。人民也没有所谓的家庭隐私,各家的情况,被要求邻里之间都要知晓。如果有人不遵守皇帝的命令,擅自出行就是大罪。

做人民没自由,那么当官是不是好一些呢?

并没有!

如有官员犯错,朱元璋克不给你面子。张宏杰引用的历史文献记载:官员犯错,当庭杖打屁股,做朱元璋的大臣太丢脸!

做官是男人的专利,那么女人自由吗?

也没有!

后宫的女子如果生病了,晚上看不了医生,只能硬扛着。即便是白天看医生,也要有宦官、老宫女陪同医生,才能正常看病,否则大家都要倒霉。而朱元璋死也让人不安生,他重启早已被废止的人殉制度,这是历史的倒退。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除了以上行为方面的自由限制,朱元璋还改革了教育、科举制度,从思想上钳制了这个朝代的读书人。在他的观念中,礼仪优先于法度,他通过教育宣扬被他认可的各种利益,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思想。事实上,这些思想有些更本就是本末倒置,人们都忙着实顺从皇帝的旨意,照着皇帝的模子培养文人和顺民,谁还顾得上治理国家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通过张宏杰的分析,我们可以明了:虽然元末的连年战乱让民不聊生,也让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遭到破坏,然而,真正长期抑制明朝经济发展的还是人民失去发展的自由之后,政治、文化上的倒退。

4.朱元璋深谙厚黑学,他明白演好戏,才能讨得好口彩。

朱元璋的人生就像戏精的舞台,他特别会演,演了一生。尤其是在前半生,他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时常对标刘邦调整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一点从很多历史记载中都能看到。

《倒退的帝国》:戏精朱元璋的一生

当了中山王之后,他率众衣锦还乡,探望父老乡亲,对帮助过他的人,他报恩;对曾经迫害过他的人,他以德报怨。是不求回报吗?非也!

在《倒退的帝国》中,我看到有相关的历史记载,他随身人员中有专门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做什么?就是记载他做的事,好体现他的勤政为民,以及他饮水思源的高度思想觉悟。

一开始,朱元璋演一个好皇帝还会藏着掖着,遮掩一下自己内心的阴暗,可是,当他牢牢掌控国家命脉之后,他的真实面目也就彻底暴露了,他的疑心病特别重,排除异己时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放一个,因为他的疑心病而失去生命的人真是不计其数。

《倒退的帝国》记录的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历史,也记录了戏精朱一生的表演成就。

朱元璋活到耄耋之年,他生命中过客甚众,如果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这些人出现的时间和事件,可以参照本书后附的朱元璋大事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