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摘葵花——給梵·高的小敘事

#教育頭條#

採摘葵花——給梵·高的小敘事

海子

雨夜偷牛的人

爬進了我的窗戶

在我做夢的身子上

採摘葵花

我仍在沉睡

在我睡夢的身子上

開放了彩色的葵花

那雙採摘的手

仍像葵花田中

美麗笨拙的鴿子。

雨夜偷牛的人

把我從人類

身體中偷走。

我仍在沉睡。

我被帶到身體之外

葵花之外。我是世界上

第一頭母牛(死的皇后)

我覺得自己很美

我仍在沉睡。

雨夜偷牛的人

於是非常高興

自己變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

在我的身體中

興高采烈地奔跑

1987年

短評

這首《採摘葵花》是海子寫的《死亡之詩》組詩的第二篇,其中寫到兩個特殊的對象:大畫家梵·高和他的名畫《向日葵》。

梵·高(1853—1890),荷蘭後期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先驅,他的創作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繪畫藝術,尤其是後起的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共11幅)與《有烏鴉的麥田》等,都已躋身全球最著名的、廣為人知的藝術珍品行列。他的名作《向日葵》是繪畫史上最經典的畫面之一。這幅畫的原名為“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即《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瓶中的向日葵形態各異、色彩濃烈、運筆狂熱,有一種極其熱烈、燦爛的氣息,並充滿了動感,在靜默中,似乎活力四射,畫面像閃爍著熊熊燃燒的火焰,色彩對比單純而強烈,超越了向日葵的植物本性,而成為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

這樣的智慧生命,充滿了神秘性。這樣的靈性生命遭到了“偷牛的人”的傷害。這“偷牛的人”不僅潛入了“我”的身體,偷走了我的葵花,而且偷走了“我”的生命。運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海子讓自己和梵·高融為一體了。偷走梵·高最高智慧表現物“葵花”的那個人,也偷走了梵·高的智慧與生命。同樣,這樣的“偷牛的人”也把手伸向了“我”自己——“雨夜偷牛的人/把我從人類/身體中偷走”,這時,詩人把喻體轉向了梵·高——“我仍在沉睡/在我睡夢的身子上/開放了彩色的葵花”。

“葵花”作為一個獨特的物體,既在梵·高的畫中出現,又在詩人的詩句中出現,而成為智慧與生命的統一象徵。詩人在大畫家的身上,找到了同樣的情感。因此,就像梵·高畫筆下絢爛而激情的“向日葵”一樣,海子的詩中,充滿了一種獻祭的心情,一種崇高的自我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