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成立了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夜讀歷史 | 這裡,成立了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夜讀歷史 | 這裡,成立了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4 月

5 日

夜读历史 | 这里,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讀史開眼界,讀史可明智。今天,三亞發佈“夜讀歷史”欄目為大家推送1927年,中共陵水縣委率領工農革命武裝三打陵城,成立瓊崖首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標誌瓊崖土地革命進入新階段。

夜读历史 | 这里,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瓊山會館現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武威 攝

3月10日,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城中山東路上人來車往,恢復了一些往日的生機。街道的141號,是一座悄然矗立的三進雙層四合院建築,門前牌上大字寫著“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圓弧頂部、青磚白牆,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磚木建築,依然不失莊重優雅。

“就是在這個院內,成立了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看著院內古樸的青磚白牆,陵水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科員龍敏雄說,1927年7月至12月,以黃振士為書記的中共陵水縣委率領工農革命武裝三打陵城,讓紅旗飄揚在陵水城頭。

歷史滾滾向前,當年的戰火硝煙已經遠逝。如今,這座古樸院落已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向後人述說著那些激情歲月中的英雄故事;黃振士烈士的故鄉陵水文羅鎮坡村也已打造成為紅色鄉村旅遊點,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

夜读历史 | 这里,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夜读历史 | 这里,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陵水博物館供圖)

革命的火種在各族群眾中傳播

1926年1月,黃振士受中共廣東區委派遣,隨國民革命軍第二師抵瓊,隨後回到陵水開展工作。他利用各種機會開展工運、農運和婦運,並和陳貴清等人秘密發展中國共產黨員,使陵水的黨員從原來的5人,發展到了13人,成立了陵水第一個黨小組。

1927年4月,革命形勢突變,先是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後,瓊崖國民黨反動當局大肆屠殺、搜捕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陵水的反動勢力邱海雲、曾三省一夥,也頻繁糾集土匪民團,準備鎮壓革命。4月25日,根據瓊崖地委關於“避免大屠殺,保存革命力量”的指示,黃振士率領陵水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農訓所學員100多人撤到坡村,從此,陵水的革命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撤退到坡村後,黃振士主持召開了5000餘人參加的群眾大會,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罪行。革命的火種,再次在黎族、漢族等各民族群眾中傳播。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反動派舉起的屠刀讓黃振士等共產黨人意識到需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保衛革命的成果。於是,黃振士決定籌建陵水縣農民自衛軍,並且積極動員黎族各峒主帶領他們的武裝力量參加革命。

“不久後,王昭夷、吳中育、黃傳仁、符家元等50多名峒主先後帶領武裝隊伍加入革命行列,陵水的農民武裝發展到七八百人。” 陵水蘇維埃政府舊址工作人員陳筱映介紹。

1927年6月,瓊崖特委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建立黨的各級領導機構,發動群眾積極開展武裝鬥爭。中共陵水縣委於當年7月在坡村成立後,將陵水農民自衛軍改編為瓊崖討逆革命軍第八路軍,並決定武裝起義奪取縣城。

三打陵城,在陵水建立工農政權的序幕就此拉開。

在烽煙中淬鍊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

陵水農民自衛軍的成立,讓國民黨陵水縣長邱海雲、民團頭子曾三省等如鯁在喉,糾集民團襲擊坡村,圖謀絞殺新生的革命武裝力量。

“1927年5月24日,反動民團300多人向坡村進發,坡村軍民憑藉山區的有利地勢迎擊敵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數十人,活捉十餘人。”望著舊址內展出的老照片,陳筱映介紹,這一仗是陵水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本縣境內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

1927年7月11日,陵水討逆革命軍800多人,舉行陵水第一次武裝起義並決定攻打縣城。戰鬥開始後,由於國民黨反動軍隊武器裝備好、火力強,討逆革命軍三面強攻都受挫,犧牲10餘人,傷數人,損失火藥槍7支。為避免更大的傷亡,黃振士主動帶領部隊撤回坡村。

第一次攻打縣城失敗後,黃振士立即召開縣委會議,總結經驗教訓並主動承擔了失敗的責任。

暫時的失敗嚇不倒共產黨人。“第一次攻城失敗後,農民自衛軍戰鬥熱情依然高漲。”陳映筱介紹,7月17日,得知駐守陵城的國民黨正規軍調往萬寧縣駐防,縣城內只有保安隊和民團300多人,黃振士等當即決定再率部從坡村出發攻打陵城。

18日凌晨,黃振士、王昭夷等率領討逆革命軍第八路軍和農軍800餘人,兵分三路發動總攻擊,一路堵截北門和東門,防敵逃竄;主力部隊從南門、西門夾攻;預備隊隱蔽在陵城西南面接應。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國民黨陵水縣保安隊和陵城中區民團潰不成軍,紛紛向陵城北門逃竄,討逆革命軍第八路軍和農軍攻克陵城。

7月21日,陵水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並貼出安民佈告,宣佈查封、沒收國民黨反動官僚及反動地主資本家的住宅及財產。“這是瓊崖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武裝奪取政權的成功嘗試。”龍敏雄說,但隨後國民黨勢力瘋狂反撲,農民軍不得不再次撤回坡村。

打出了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1927年11月,瓊崖特委將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提出領導瓊崖人民舉行秋收起義,實行土地革命,創建紅色政權。

陵水縣委根據特委指示,決定第三次攻打陵城。11月25日拂曉,黃振士、王昭夷等率領陵水縣農軍1000餘兵力向陵城進發。出乎意料的是,陵水西頭城門敞開著,城門內外沒燈沒火靜悄悄一片,連站崗的人也沒有一個。進得城來,國民黨縣衙早已空無一人。

原來,因暗探告密,國民黨縣長邱海雲得知了瓊崖工農革命軍要攻打陵城的消息,自知無法抵禦,於是帶著家眷、兵丁,慌忙棄城逃向北區貢舉(今屬萬寧市禮紀鎮)一帶。瓊崖工農革命軍兵不血刃佔領了陵水縣城。

當天下午,趕來支援的東路軍抵達陵城。此時,農軍戰土和城裡民眾如潮水般湧向新街尾渡口,迎接東路軍進城。

12月16日,陵水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陵城召開,宣佈成立陵水縣蘇維埃政府,選舉王業熹為主席,黃振士、許邦鴻等10人為委員,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就此誕生。

他們當年的辦公地點,就選在“瓊山會館”,即今天的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1926年黃振士從廣州被派回瓊再至陵水時,就是在這裡創辦農民運動訓練所,農協就設在旁邊的順德會館。

1928年1月,成立不久的陵水縣蘇維埃政府,便領導全縣人民開展土地革命,槍決了一批惡霸地主、反動豪紳和反革命分子,把沒收的部分錢財物資分送給貧苦農民。隨後還宣佈了《土地革命條例》,全縣掀起了分配土地的熱潮。

“它推翻了反動派和地主的統治,創建了瓊崖第一個工農兵當家作主的縣級蘇維埃政權,極大地鼓舞了瓊崖各縣的革命鬥爭。”龍敏雄說,這是瓊崖革命史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輝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為土地革命戰爭作出了貢獻。

夜读历史 | 这里,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夜讀歷史丨保平村:千年古村的紅色印記

夜讀歷史丨瓊崖革命危亡關頭,這次會議力挽狂瀾

夜讀歷史丨這位海南人,創立了首個瓊崖蘇維埃政權

夜讀歷史丨81年前,瓊崖縱隊抗日第一槍在這裡打響

夜讀歷史丨93年前的這場會議,拉開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的序幕

美編:何穎穎

夜读历史 | 这里,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