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式的憤青與冷靜的毀滅-光緒(二)

★為了更好的閱讀體驗,增加對書中歷史背景的認識,小貓整合了相關的視頻及音頻素材(詳見公眾號“閱客聽”),硬核觀點+精闢知識,本著百家爭鳴,思想多元的原則,會在下方一一呈現,以期啟迪智慧,饕餮思想。★

微言摘記▼

自殺式的憤青與冷靜的毀滅-光緒(二)

日本人繪製的“豐島海戰”圖

微言摘記

“聖王教育”使他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一件事情,只有做到完美,對他來講才有意義。在消沉時期,他極度厭惡自己,對自己不抱任何希望;在振作時期,他又相信只要自己毅然“改惡從善”,並且堅持到底,那麼一切都會瞬間改觀,自己也會變得異常完美,世界依然燦爛美好。他缺乏那種退而求其次的現實主義態度。他的信條是:要麼最好,要麼乾脆最壞;要麼傾盡全力、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要麼破罐子破摔、逃避現實。在甲午戰爭和後來的“戊戌變法”等重大歷史時刻,我們都能清楚地看到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模式給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帶來的致命影響。

喵言喵語▼

在封建社會,政治家做事的基礎是“修身立命”,之後才是“齊家平天下”,面對大變局,忠臣可以披肝瀝膽,能臣的可以度勢果敢,弄臣和庸臣大多是“千人之諾諾”與和光同塵隨波逐流。唯有皇帝是“一片公心向明月”,但作為一國的皇帝光緒其軍事格局和個人意志與日本的明治天皇相差何其甚遠,更與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不可同日而語,正如書中所說“戰爭可以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這時候的光緒皇帝表現出來的天真和“憤青”令人嗟嘆。在國家面對戰爭危局的時候,不管是弄臣還是小人,表示憤然和慷慨之狀是最容易的生存策略,“一槍忠魂灑熱血”帶來的只是自我的快意麻痺和幻想高潮,對國家無益處。甲午海戰之前對當時國際瞭解之清楚,對日本軍力戰備瞭解之深刻,唯有李鴻章之流,通往地獄的路上往往鋪著美好的願望,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豪情壯志的情懷不如深究其狀細察其理的情報,李鴻章為了履行“裱糊匠”的忠心,努力的居中協調企圖“以夷制夷”,以圖為即將到來的戰爭爭取回轉的餘地,可嘆歷史弄人,他也終究是“一人之力對抗整個日本帝國”,深處政治旋渦與國際爭端之中無暇自顧。換來的只是“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無盡悲鳴。

清朝應朝鮮要求下派兵進入朝鮮半島,並依照《中日天津條約》,知會日本有關行動。事件後,日軍拒絕撤兵,後來更突襲駐守於朝鮮的清軍。清政府被迫向日本宣戰。由於該年是甲午年,故又稱為“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其後清軍戰敗,清政府向日本求和。《馬關條約》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簽署的條約。清廷代表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經方;大日本帝國政府代表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其中籤訂賠償的白銀2億兩白銀,為當時日本國家預算8000萬日元的4倍,相當於3億6000萬日元以上的銀兩。日本以賠款作為財源完成金本位制度,日本完成了社會現代化轉型(明治維新),在期間湧現出了三菱重工等工業旗艦,為日本的經濟和軍事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工業基礎。例如:三菱在二戰時期生產的著名零式戰機,宮崎駿的動畫《起風了》就是以其設計師的成長經歷為創作靈感的。PS:關於李鴻章的喪權辱國,近代一直作為賣國賊的名聲廣為流傳,作為大清帝國最後的裱糊匠,早也沒有了“三千年來誰著史”的豪邁,胸膛裡也剩下“秋風寶劍孤臣淚”的傲氣和堅毅,關於某散文家創作的李鴻章對臺灣所做的評語““花不香,鳥不鳴,男無義,女無情”之橋段,無從考證,在李鴻章與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進行《馬關條約》的談判時曾聲明“臺灣已立一行省,不能送給他國”“擬請所讓之地,如果勒令中國照辦,兩國子子孫孫永成仇敵,傳至無窮矣”言辭鑿鑿、字字如炬,歷史的小丑很多,不屑贅述。

自殺式的憤青與冷靜的毀滅-光緒(二)

日本新式“零式戰機”重新迴歸天空(2016年1月27日在日本鹿屋試飛)

經典星級

自殺式的憤青與冷靜的毀滅-光緒(二)

豆瓣大數據評分

內容簡介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為他們的權利沒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樣因為他的權力沒有邊界。權力的過於巨大,給權力擁有者及其家族帶來的往往是巨大的傷害和不幸。中國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無邊,又沉重、巨大、令人舉步維艱。這種獨特的境遇是對人性的一個特殊考驗,而不同的人在這樣的囚禁、重壓、撕裂下、表現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斷面,本書就是對其中幾張斷面的描繪和記錄。(題外:作為文藝號,既要落花一瞬,又要冷眼看世界,好書太多,甚是糾結,最終就選了張宏傑的《坐天下》一書,文筆妙然,甚是可觀。)

推薦理由

擺脫了常規歷史學術研究的枯燥,同時又摒棄了戲說的成分,人物歷史的塑造和分析建立史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以當代的人視覺,深入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訴說歷史人物的命運與糾葛,作者文筆細膩,思路清晰,史學觀點犀利深邃,大有“吳思”之風範。(題外:讀書感悟是很主觀化的感受,這篇推薦理由整理的過程也是思緒良久,書好與不好,千人千面,各有所悟,願諸位能得其萬一足矣。)

自殺式的憤青與冷靜的毀滅-光緒(二)

張宏傑

張宏傑,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給曾國藩算算賬》、《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飢餓的盛世》等。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話外:據說張宏傑也是半路寫史,以前是銀行的客戶經理,弄得我現在每次去銀行辦事見到客戶經理都倍感親切,覺得可能面前的這位就是潛在的史學大師,關於張宏傑的史論著作後期會陸續的更新出來,好書與君共賞,豈不樂哉,每思及此,甚慰。)

喵語呢喃

時間如此美好,總會沉澱下暖暖的記憶,陽光裡總是百花的芬芳,喵,我願意窩在陽臺上,在這絢爛繽紛的季節裡陪你一起歲月靜好,春風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