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手藝人不想做“低保戶”,一個石墨賣500元,感嘆手藝失傳

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剩下一些老人在家裡帶孫子,農村“落後”的環境,讓一些年輕人出去了就不想回來。而家裡面的老人,他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習慣了這裡的一切。不想跟兒子出去,老人覺得農村環境再不好,也希望落葉歸根,人都有老的一天。在農村有許許多多的手藝人,可能他們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優秀的工匠或者一名手藝不錯的藝人。由於消費者改變了消費方式,喜歡科技、喜歡潮流、喜歡獨一無二的東西,導致農村的手藝人失去了就業的機會。

65歲老手藝人不想做“低保戶”,一個石墨賣500元,感嘆手藝失傳

家住農村的王師傅,就是這樣一位老手藝人。他今年65歲,兒女們都出去打工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一次。王師傅說:農村年輕人太少了,他們瞧不起農村,每個人都希望到城市買房子。兒子出去好幾年也沒有回家一次,想念他們的時候,只有打電話聊聊天,兒子告訴他用微信可以直接視頻聊天,無論怎樣都學不會。王師傅說:平時他無聊就是鑿石墨,年輕時候是村裡有名的手藝人。石墨是當時每家每戶的必須品,做豆腐、磨豆機都是用這樣的石墨。現在城裡人到農村遊玩,看見農村石墨特別稀奇,他們認為城市沒有,買一個回去。一是當著觀賞價值,朋友到家裡來有面子,二是可以放在廚房磨豆,一些老年人喜歡用石墨做芝麻粉。

65歲老手藝人不想做“低保戶”,一個石墨賣500元,感嘆手藝失傳

記得有一次,一位城市大媽看見王師傅的石墨特別喜歡。可是好長時間沒有做了,家裡只有一個石墨,王師傅捨不得賣給她,在大媽好說歹說的情況下,王師傅答應給她做一個。不過家裡的石墨是“傳家寶”不可以賣,希望大媽一星期過來取。這幾年農村搞旅遊業,外面的遊客越來越多,王師傅也重操舊業做起了手藝人。

後屋的土坯房是王師傅的製作房間,以前這裡用來堆放柴火,到了冬天一家人不出門都有柴燒。現在不一樣了,土坯房用來堆放石墨,一個石墨可以買500元,比柴火賺錢多了。別人笑他:有一門手藝還做低保戶,王師傅有口難辯:以前效益不好,在農村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靠低保過日子也是萬不得已,誰有能力賺錢還靠低保幹嘛?我也想通過自己努力,不給國家丟臉。

65歲老手藝人不想做“低保戶”,一個石墨賣500元,感嘆手藝失傳

筆者問他:已經65歲的人了,最大的心願是什麼?王師傅感嘆道:年輕時候一門手藝,沒有施展的地方,如今一把年紀了,消費者喜歡上農村的石墨自己缺老了。最大的心願:希望兒子把手藝傳承下去,不要失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