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京劇藝術被稱為“國粹”,是積澱了民族審美習慣和文化傳統的藝術瑰寶。有的演員一出場,觀眾就驚喜地鼓掌叫好,而有的觀眾是因為京劇的服飾而愛上了京劇。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商細蕊(尹正飾)

在近日播出的《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梨園新魁商細蕊(尹正飾)憑藉過硬的本領在北平的京劇行業裡聲名鵲起,一門心思扎進藝術的海洋中。為了一件戲服,他一擲千金。預訂的戲服到了,他帶著放大鏡一點點瞅。當發現有一根線抽絲,他立馬大發雷霆要求退回去重做。

不少網友表示,這真是太矯情。

作為一名京劇演員,這種矯情好還是不好?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王佩瑜

在京劇脫口秀綜藝《瑜你臺上見》中,王佩瑜依託二百多年的京劇掌故、角兒的藝術和人情冷暖對此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戲服如同一件戰袍。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雖然窮得明明白白,但也活得開心。

事實上,戲服,在京劇中又叫行頭。在清朝同治以前,從來沒有私人行頭的說法。所有的戲曲演員拿一個靴包,裝一個隨身化妝的東西,裡面裝一個自己隨身的襪子,帶一個貼身的水衣子,拿著包就能走。

一直到同治年間,出現了一個名角——胡喜祿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胡喜祿(1827-1890)

他認為要彰顯梨園地位,彰顯自己對舞臺的敬畏,所以要做私房行頭。

當年,梅蘭芳對於戲服以及舞臺上的事情也絲毫不馬虎。他的一件私人行頭,就高達7萬大洋(約等於現在的350萬元)。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梅蘭芳(1894-1961)

京劇的行頭是以明代的服裝為基本的樣式。在這個樣式之上裝上水袖,穿著厚底兒,搭上護領,水紗網子一拎,再把盔頭一戴,這就是戲服。當然,除了明式服裝的樣式,也有清朝滿族服裝融合在一起,所以,京劇服裝自成體系。京劇演員在舞臺上演戲,也會給人出其不意的感覺。

傳統戲曲服裝與傳統戲曲表演的程式性、虛擬性和假定性相匹配,以"為人物的傳神抒情"服務為最高的美學追求目標。具有程式之美、律動之美、裝飾之美和符號之美的意蘊。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水袖

以投水袖為例,如果是穿褶子投,表示書卷氣,非常儒雅,不是一個舞刀動槍的人。再比如蟒,是帝王將相在朝賀、宴會等正式場合中所穿的禮服,不同顏色的蟒適合不同類型的人物角色,如帝王穿黃色,王侯重臣等地位尊貴的人穿紅色。

尹正在劇中因“戲服抽了絲”發火,純屬太矯情?聽聽王佩瑜怎麼說

△彩繡豆沙色蟒袍

旦角,穿帶有刺繡的蟒袍服裝的機會是很多的。而老生,有哪幾種機會可以穿戴刺繡的呢?做皇帝了?當官了?平時都是穿普普通通素褶子。武戲演員,經常要露腿,穿的彩褲上面就有繡花。一盤腿,總會露出來各式各樣的團花,表示漂亮、講究。青衣(貧寒的家庭出來的女性),穿的是黑的、青色的衣服。

坐著就聽唱戲,站起來賞服裝,舞起來看傢伙,整體瞧行頭,每一樣都必須要講究。

所以,商細蕊(尹正飾)對戲服如此考究,也是理所應當的。

鳳凰網,《中國京劇戲服圖譜》

《瑜你臺上見:王佩瑜公開扮戲過程》

百家戲苑,《梨園聚芳華青衣服飾鑑賞》

中華戲曲,《那件戲服,驚豔了整個戲臺》

文 / 劉珊珊,審 / 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