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1932年12月,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調集近40萬兵力,準備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1933年1月底,蔣介石到南昌親自兼任贛粵閩邊區“剿匪”軍總司令,指揮這次“圍剿”,決定採取“分進合擊”的方針,企圖將紅一方面軍主力殲滅於黎川、建寧地區。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又進行了贛州、漳州、水口、樂(安)宜(黃)、建(寧)黎(川)泰(寧)和金資等六次進攻戰役,根據地更加鞏固和擴大,紅一方面軍發展到3個軍團、4個軍,總兵力約7萬人。2月上旬,在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指揮下,主力活動於黎川地區。當時,由上海遷往中央蘇區的中共臨時中央和中共蘇區中央局提出,在國民黨軍“圍剿”部署尚未就緒時,實行進攻作戰,擊潰國民黨軍,並拒絕周恩來以運動戰消滅敵人的正確意見,強令紅一方面軍首先圍攻南豐城。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紅1方面軍此時共有7萬餘人的兵力,遵照黨中央和蘇區中央局的指示,於2月上旬西渡撫河,圍攻南豐。陳誠急令中路軍各縱隊向南挺進,企圖以優勢兵力同紅1方面軍主力在南豐地區決戰。面對當面嚴重的敵情,總政委周恩來和總司令朱德於13日毅然決定,改強襲南豐為佯攻,接著又主動撤圍南豐,採取退卻步驟,以一部兵力將敵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轉移到東韶、洛口地區,待機殲敵,準備殲滅撫河西岸援敵之一部。這時,何應欽誤認為紅軍主力往東向黎川地區轉移,即令其中路軍三個縱隊向廣昌、黎川地區追求,迂迴包圍我軍。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黃之黃陂地區,紅1方面軍採取大兵團伏擊的戰法,殲敵第52、第59師,俘敵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在三天的時間內,紅1方面軍取得了一仗殲敵兩個整師的重大勝利。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敵軍兩個師被我殲滅後,完全陷入被動,陳誠被迫調整其中路軍部署,將分進合擊改為中間突破,其以6個師分成前後兩個縱隊,向廣昌方向進攻。紅1方面軍以一部兵力,吸引敵前縱隊加速南進,而主力則向北移動。當敵後縱隊與前縱隊相距100裡,前後處於孤立態勢時,紅1方面軍於3月21日,在草臺岡突然向敵發起進攻,殲敵第11師大部。22日,敵第9師一部企圖增援第11師,在東陂地區遭到我軍沉重打擊。敵第11師被殘後,陳誠的中路軍其他各部紛紛後撤。經過黃陂、草臺岡兩仗,共殲敵近3個師,俘敵1萬餘人,繳槍萬餘支,基本上打破了敵人的第四次“圍剿”。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是歷次反圍剿戰役中取得戰果最大的一次,消滅敵人三個師,繳槍萬餘支,大炮40門,新式機槍300餘挺,這是前所未有的。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第四次反“圍剿”,創造了紅軍大兵團伏擊殲敵的重要經驗。這次反“圍剿”所以能取得勝利,是由於朱德、周恩來等運用毛澤東前三次反“圍剿”的成功經驗,堅持正確的作戰指導思想,從實際出發,毅然決定撤圍南豐,實施戰略退卻,抵制了“左”傾軍事冒險主義方針的結果。朱老總不負眾望,以他一貫的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指揮紅軍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蔣介石哀嘆“此次挫折,悽慘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毛主席名詞《菩薩蠻.大柏地》

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紅1方面軍主力和地方紅軍擴大到8萬餘人。

第四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