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揭示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五塊錢可以做什麼?在電影《可可西里》中,一個盜獵者的幫兇,他為了剝下一張五塊錢的羊皮,可以出賣良心。

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歐美市場對羊絨披肩的需求增加,導致原料藏羚羊絨價格暴漲。在暴利的驅使下,盜獵者瘋狂捕殺藏羚羊。在幾年間,上百萬只藏羚羊銳減到兩萬只左右。

1993年,自願者和隊長索南達傑領導下,組成了一支名為“野犛牛”的巡山保護隊,打擊盜獵分子。巡山隊經常深入可可西里無人區,與盜獵者作鬥爭。電影《可可西里》就是根據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與信仰的電影,記錄著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讓我們看到世界的殘酷,看到人性的衝突和矛盾。

《可可西里》: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揭示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貪婪與高尚的較量

日泰作為巡山隊隊長,他是一個不畏艱難險阻的男人,為了保護藏羚羊與盜獵者進行生命的搏鬥。儘管他只是一個自願組織的巡山隊的隊長,沒有警察的權力,但是他依然把保護藏羚羊的責任和使命擔在身上。他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藏羚羊和自然生態環境,這樣一個人物,他是高尚的。

《可可西里》: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揭示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盜獵者和馬佔林那些同夥們,他們則是“貪婪”的存在。儘管在電影中沒有太多鏡頭,來描述他們對藏羚羊的獵殺行為,但是在部分的情節中,還是能看到他們在暴利驅使下殘暴、冷酷的面目。

日泰在獨自面對盜獵團伙時,說出這樣一句話“你殺我的羊子”,要求盜獵者“放下槍,跟我走”。面對絕境的日泰,逐漸迷失了自我,但依然能夠堅守信念。日泰,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單純而執著,還有那為信仰奮不顧身的決心、勇氣和毅力。

《可可西里》: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揭示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在電影中兩處盜獵者槍決巡山隊員的鏡頭,第一處在開頭,第二處在最後日泰面對盜獵團伙的時候。在那一聲槍響後,人就倒下了,生命無理由無徵兆的結束,反映了盜獵者被慾望充斥內心的骯髒以為對生命的無視。

高爾基說,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腐爛或燃燒。膽怯而貪婪的人選擇前者,勇敢而胸懷博大的人選擇後者。

貪婪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幸福感,因為貪婪是個無底洞。人一輩子要解決的事情,不是該要什麼,而是不該要什麼,當我們被慾望迷亂,陷入其中,才開始仰望那顆寧靜無邊的心。只有少點貪婪,多點知足,才更容易發現美好。

人性的矛盾

當巡山隊隊員受重傷,日泰和他的隊員們籌醫藥費時,他說出那三個字“賣皮子”。日泰領導的巡山隊作為民間組織,沒有政府的資助,隊員們沒有編制,沒有工資,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日泰為了隊員,只能把繳獲的皮子又賣給羊皮販子。在這三個字的背後,有著太多的無奈,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且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

馬佔林作為盜獵者的幫兇,他是花甲老人,有三個兒子。自從草原變荒地,他再也不能靠畜牧業生存。他無奈下鋌而走險,為了五塊錢的羊皮而出賣良心。在日泰倒下後,馬佔林對尕玉說,“沿著我們的腳印走,翻過山後就是大路。”作為盜獵者幫兇的馬佔林,是他把盜獵團伙引到日泰面前,但他卻又保有一絲善念救尕玉。

《可可西里》: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揭示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我那時還不瞭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裡也找得著美德。”—— 毛姆

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混合體。日泰和馬佔林雖然立場不一樣,但是他們在面對生活的不同選擇,人在信仰上的堅守,人在生死之間的抉擇,都存在矛盾,而他們只能面對現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在痛苦和矛盾中鬥爭。或許生命並不是非黑即白,還有更多的選項。

《可可西里》:一場貪婪與高尚的較量,揭示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結語

《可可西里》以紀錄片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在可可西里這片美麗的自然生態保護區,有一群為保護生態環境為保護藏羚羊而準備隨時會犧牲的巡山勇士。

《可可西里》批判人類曾經為了眼前的利益, 對自然界進行瘋狂地掠奪和破壞的行為。以此引發人們思考——在自然界面前, 在現代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條件下, 人類該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發展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