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点击上方关注我,陪你一起心理成长

专栏作者 | 院长X大叔

01 为什么亲密关系总让我们不满意?

一次心理沙龙上,不知谁起的头,聊起了亲密关系。

这话头就犹如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场面就变得难以收拾。

刚刚结婚不久的小文开始将婚姻生活的不如意一吐为快,说着说着,她哭起来,不停地重复:婚前他不是这样的,婚前他不是这样的……

现场有结婚好几年的女人说:婚姻就是不断磨合的过程,将来总会好的。

也有结婚一二十年的大姐:等你到了我们这个岁数,就没有什么期待了,那时候就不会觉得苦,大家随便吧。

更有离婚的女强人:女人就是要自立,你根本不需要男人知道吗……

一时间,小小的活动室交错着不同的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立于自我阅历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经验。

让人颇为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表达,亲密关系是多么甜蜜和完美,多么令人陶醉。

最正面的一个发言是位正在恋爱期的女孩:我觉得还行,还可以接受,虽然他确实有很多缺点……

仔细想想,我们曾经一度以为的神仙眷侣,前有文章马伊琍,后有白百合陈羽凡,乃至李小璐贾乃亮……都未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破碎的破碎,分手的分手。

亲密关系出了什么毛病?

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02 我们期待完美的、绝对的、没有任何条件的爱

这一切样本也许不能代表所有女性,但很可能也反映了现实:亲密关系,就是不完美的,是注定会令人失望的

痛苦来自失望,失望来自期待。那么,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呢?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对此有着一针见血的洞见:期待向母体的回归

母亲的子宫是我们的伊甸园,那里的爱是完美的,是绝对的。

我们一出生,变失去了与母亲一体的极乐感,失乐园在心理上造成了最原始的空洞,这份空洞,吸引着我们一生不断寻求爱。

我们期待完美的、绝对的、没有任何条件的爱。

另一方面,我们求爱的对象自然而然地,会转向到他人或他物。以物为求爱对象的极端就是“购物狂”,感觉买多少都不够,不可抑制地要买买买。

以人为求爱对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衣服、电子产品不会顶嘴,但人会。这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的带有创伤。

何况,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那份爱,都关心自己有没有得到那样完美的爱,你都没有满足他,又怎么能指望对方先来满足你呢?

泰国有一部电影叫《永恒》。主人公尚孟从小被叔叔收养,毕业后到叔叔的林场工作。

在此期间,与叔叔的情人玉帕蒂互生好感,终于突破底线。被发现后,盛怒的叔叔决定给他们永恒,用大铁链把两人永远锁在一起。

尚孟和玉帕蒂以为再也不会分开了。锁链是联结,却也是束缚,一个想向左走,一个想向右走。

渐渐的,他们互相憎恶起来,但锁链却无法斩断。直到玉帕蒂死去,尚孟仍然无法离开,最终成为深夜里痛苦嘶吼的精神病人。

我们企图在一个不完美的东西上寻求完美,希望紧紧锁住彼此,让对方按我们的设想行动。

可这正如缘木求鱼,会把一部你以为的浪漫爱情片,变成一部恐怖故事。

03 人的不完美,注定了关系的不完美

美国心理学家、疗愈大师约翰·威尔伍德对此有一句总结: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人的不完美,注定了关系的不完美。而人的不完美,来自不完美的抚养。

小时候我们一切依赖父母,接受父母的悉心照顾,于是内心形成了一个“好妈妈”的形象。

但要知道,没有任何父母会像孩子设想的那样去行动,因此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感觉到挫折、被忽视、受伤害。那个对我们“下毒手”的人便形成为心中的“坏妈妈”形象。

我们内心两个分裂的形象会投射到现实之中。

我的朋友黄女士,有次坐她的车,在拐弯的时候被一辆车子别了一下。

黄女士突然一脚油门,超车上去直接停在了那辆车的前面,也不走,也不说话,就停在路中间。

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怒路症”的根源,不就是心中那个“可恶的人”投射到一个可能无意中影响到我们的人身上么?

一个过路的司机都能引起我们愤怒的投射,何况要长期相处的另一半。

每当另一半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这个机制便自动运转起来:

将“可恶的人”投射到对方身上,心理创伤被激活,展开防御机制,评判、责怪、抱怨对方——全是你的错,以此保护自己,避免感受没有被爱而引起的痛苦和恐惧。

我们不知道,这痛苦和恐惧原本便已经扎根于心里,与对方毫无关系。

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04 我们可以在关系里做点什么?

身为男人,我最终没有参与这场女人间的讨论。那样激烈的情绪下,我害怕成为众矢之的。

但同为一个不完美的人,我并不像他们一样感到失望。

我们仍然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操作:

第一步,便是认清关系的真相,放下对完美关系的执着。

毕竟,我们真正要的,是完美的爱,而非完美的关系。当我们能够深深理解到,对方也如我们一样,不够完美,需要被爱,并被过去深深伤害的时候,我们便能放下对完美的执着。

此刻,我们也就能像马丁布伯所说,从“我与它”的关系转变为“我与你”的关系。不再有谁是对方索取爱的工具,大家都是平等的、相爱的人。

第二步,让每一次关系里的受苦都有意义。

柴静的《看见》曾说,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每一次痛苦都是在提醒我们,这里有一道创伤还未曾解决,感谢有你,让这道旧伤得以呈现。

如此,我们才能因为这苦痛,一步步趋近完美的爱。

第三步,用完美的爱去拥抱不完美的关系。

如果能够反复去关照内心,我们终将发现,最完美的爱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关系是海浪,潮起潮落,起起伏伏,爱是海底,那深邃的平静。不管海浪如何汹涌,海底从未激起波澜。

亲爱的,如果你此刻正在痛苦,请轻声对自己说: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看完文章,突然觉得再多的问题似乎都不在是问题,想要马上冲进对方怀里,来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呢?欢迎留言告诉我

↓↓↓心乐土心理咨询,给你专业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