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導語:“渝沈之戰”是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歷史上一期有名的假球案件,發生在1999年12月5日。 

現在回想起來,1998年和1999年的確是中國足球職業化歷史上,十分“有戲“的一年。那兩年,中國球迷第一次從綠茵場滿是青草味的空氣裡,嗅到虛假的味道。

假球風波初現端倪,“3號隋波”疑雲叢生

老球迷可能還記得“3號隋波”的典故,1998賽季甲B聯賽雲南紅塔對陣陝西國力,國力客場2-3不敵對手,時任國力的主教練賈秀全在賽後怒批球員表現不正常:“比較奇怪,我的隊員,就個別比較奇怪,奇怪在哪呢?對方射門竟無動於衷。所以呢,我現在還不明白是怎麼個意思?”

央視記者劉建宏當時正好在採訪現場:“就是這場比賽對兩支隊保級的前景可能影響很大,那麼您又說有個別隊員好像發揮的不太正常,能否說出是哪幾名隊員嗎?”

“3號隋波!”

這是1998年8月22日,陝西國力隊主教練賈秀全幽幽的說出了那個名字。

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隋波和賈秀全

從此,關於假球的討論在中國足壇蔓延開來。

不過,中國足協經過多方調查認為,陝西國力隊的隊員隋波在當天的比賽中沒有問題,所謂隋波事件完全是被炒作出來的。因而,不存在假球的問題。

至此,所謂隋波事件的有關問題調查全部結束。

一個不了了之,讓假球的疑雲始終瀰漫在1998賽季的上空。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不了了之,重慶和瀋陽,兩支在中國足球版圖中並不佔主流地位的球隊。註定要為1999年。也許是中國足球最黑暗的一年,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渝沈戰跌宕起伏,賽後冰火兩重天

1999年的12月5號,重慶大田灣體育場,瀋陽海獅vs重慶隆鑫的比賽即將進行。

賽前,海獅隊從球員到教練都顯得神情凝重目光忐忑,因為這場比賽對他們來說,堪稱生死之戰。

著名體育媒體人郝洪軍後來回憶說:“當時的渝沈之戰。最後有降級危險的,就幾支隊伍糾纏在一起。誰輸誰贏,都不是單方面雙方面的事情。很多人知道這場最後的一輪肯定會有很多很多的玄虛。”

那一年的保級形勢十分複雜,瀋陽海獅的所有競爭對手都要比他們都高出2到3分。瀋陽海獅要想保級,不僅要自己取勝,同時還得寄希望保級對手輸球,可謂是九死一生。

不過,時任瀋陽海獅足球俱樂部董事長的章健,在賽前卻是顯得十分輕鬆:“我們要求隊員呢,這場比賽呢,全力以赴,但是我們也沒有給他們更多的負擔。降就降了,也沒有關係,就讓他們放鬆,放開了打,可能效果還稍微好一點。”

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瀋陽老總章健

上半場比賽重慶外援馬克率先打入一球,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進球已經宣判了瀋陽海獅降入甲b的命運。

不過隨後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45分鐘戰罷,本應與當輪其他比賽同時開賽的渝沈之戰下半場卻遲遲未能開哨。

經過比賽監督的多次催促之後,這場比賽最終晚開球了6分鐘,在這個詭異的中場休息過後,當年甲B聯賽第4名的重慶隆鑫與他們整個賽季的表現突然判若兩隊。

而在比賽的第71分鐘。瀋陽海獅隊異常幸運的打進這個扳平球之後,球迷的憤怒情緒開始在大田灣球場蔓延。

“假球!假球!”憤怒的叫喊聲此起彼伏,是人都看出了這場球有問題。

郝洪軍後來直言:“為什麼延遲6分鐘?就是因為他想通過另外一場比賽的比分,來決定我們這場比賽的比分,只有這樣的話,瀋陽隊才能不掉下去。而事實真是按照事先精心策劃的,這樣。那邊的比賽結束了,這邊還有6分鐘,用6分鐘的時間對吧,自己想要的比分就達到了。”

到了傷停補時階段,重慶門將符賓一次勉強的撲救,讓瀋陽海獅前鋒埃迪瓦多打進了那個救命的進球。在慶祝這個進球的時候,激動的瀋陽隊外援與提前退場的隆鑫主帥李章洙撞了個正著。

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此時的李章洙顯得既鎮定又無奈,因為在賽前,他已經瞭解到了比賽必然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李章洙後來回憶道:“當時我下榻的酒店進了房間以後,有電話就打進來了,當時呢並不是說讓我輸這場比賽,而是說這場比賽呢,讓我把幾個球員排除在外,不讓他們上場。我說,‘嗯,沒問題。但是你拿3000萬出來。’然後對方就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太貴了!他說,你要這個不可能的話,我也不可能!“

那場比賽最終以瀋陽海獅戰勝重慶隆鑫而告終。1999年的那個下午,重慶的大田灣體育場充斥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情。

看臺上,憤怒的球迷用當地方言怒罵著球隊,“假球!”“退錢!”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有球迷打出一個大大“假”字,發洩心中的憤怒。

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憤怒的球迷抗議假球

瀋陽的老總章健卻是異常開心:“(老天)總算還是保佑了我們,我相信我們有了這樣的機會,

可能我們將會對中國足球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響徹大田灣的假球聲中,渝沈之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雷厲風行啟調查,虎頭蛇尾成笑談

不過,渝沈之戰引發的那場風波才剛剛開始。

馮劍明(前中國足協官員)想起那一天的情況,仍舊是滿臉怒氣:“打完比賽的第二天早上,王俊生(時任中國足協副主席),就著急了,中國足協的中層幹部召開臨時會議,在會上,俊生兩眼佈滿了血絲。”

“他說,我整整一夜沒有睡,也不知道你們在座的7位中層幹部看了沒有?”

“大家都說看了,然後就問,你們都這場球有什麼看法,今天你們必須要有一個態度,當時很嚴厲。他覺得呢,這場球是有一定問題的。”

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鑑於渝沈之戰的惡劣影響,中國足協迅速做出了反應。由馮劍明領導的中國足協調查組,第一時間奔赴瀋陽,對瀋陽海獅隊展開了調查。

到了瀋陽之後,調查組就進行了分工,其中馮劍明負責找運動員和教練員談話。而瀋陽海獅的主力隋廣陸,成了調查的對象之一。

“感覺自己發揮怎麼樣?”在一個小辦公室內,調查小組首先開問。

隋廣陸乾巴巴地回答:“反正心理壓力有點大,體力不好有點緊張,最後一場球誰不緊張?咱們這電話從後三輪就交上去了,自己手機都沒用過,這一個月······(笑)“

“現在社會上認定就是說晚了6分鐘(有貓膩)”調查組直截了當地提出質疑。

“(裁判)什麼時候叫我們出去,我們就什麼時候出去。”

“當時沒有意識到你們出去晚了?”馮仍不死心,繼續盤問。

“那我不知道,我不記得當時幾點。裁判說啥時候開球(就出去),我啥也不知道。”隋一句反嗆,談話無疾而終。

從言談的過程中沒有找到任何破綻,畢竟,真的要想查假球黑哨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後,馮劍明也承認,小組成員並非專門的刑偵人員,不具備審查人的能力。必須藉助於公安部門,可能才有效果。

儘管在調查手段上並不專業。但是,當時的工作組還是取得了不少收穫,其中最重要的線索就是在對瀋陽海獅俱樂財務狀況的調查過程中,工作組發現了兩張大額現金借款單在渝沈戰前不知去向。

“當時,有一張白條說,這筆錢轉到了上海某處。把這張所謂的白條寄到上海的那個公司,進行了解,瞭解結果是這個公司在3個月前就已經註銷了。”馮劍明如是道。

然而,連馮劍明都意想不到的是,隨後的調查,竟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果。馮劍明坦言:“對這件事(的結果),我作為參與者來說,都感到很吃驚!“

著名媒體人郝洪軍卻一語道破其中奧妙:“我們完全可以請求司法介入,但是,足協高層把他壓下了。他解決的方式呢,是說我們中國足協有紀律,有委員會。

我們有自己的行規,他是用自己的行規代替了法律!

經過近3個月的虎頭蛇尾的調查,中國足協最終將渝沈之戰定性為了消極比賽。

涉案雙方僅僅受到了“嚴重警告”和40萬人民幣的行業內部的處罰。

深度:渝沈之戰,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場明目張膽的假球

在中國足壇引發了軒然大波的第一起假球事件就此結案。

而中國足球的假賭黑之風也由此開始,愈演愈烈。

中國職業足球聯賽20年詞典

(Ja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