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彙算清繳,涉及退補稅!這4大誤區,可千萬不要有!

個稅彙算清繳,涉及退補稅!這4大誤區,可千萬不要有!

誤區一

  2019年全年只在一個單位拿工資,根本不需要辦理年度彙算。年度彙算主要是適用於有多處綜合所得的自然人。

  糾正:

  以上認識是錯誤的。

  一般情況下,如果您自1月起至12月只在一個單位領取工資薪金,且沒有或者已足額享受了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及公益慈善性捐贈等各項扣除,單位通過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與您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一致。對此情形,您無需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

  如果您因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較晚,導致12月仍不能足額扣除、當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負值的,或者還有未能扣除的符合條件的捐贈支出等,需要通過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辦理扣除並獲得退稅。

  注意:

  如果您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您就需要辦理年度彙算:

  1.您屬於稅法規定的中國居民個人;

  2.在一個納稅年度內(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取得了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或者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的一項或多項;

  3.按年綜合計稅後需要申請退稅(自願放棄退稅除外),或者應當補稅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

  (1)您的綜合所得年收入高於12萬元且應補稅金額高於400元;

  (2)取得收入時,您的扣繳義務人未依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誤區二

  我自己不會進行個稅彙算,也怕彙算錯了承擔風險和責任,我讓所在單位幫著個稅彙算,我就什麼也不用管了,而且出現問題由所在單位給我承擔。

  糾正:

  以上認識是錯誤的。

  讓所在單位幫著個稅彙算,並不代表你什麼也不用管了,而且還是你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注意:

  1、如需單位代辦年度彙算的,您需在2020年4月30日前與單位進行書面確認;

  2、確認事項包括:

  (1)是否有需補充的收入、扣除等信息並需補充完整;

  (2)如您可以申請退稅,需確認是否申請退稅並提供退稅銀行卡賬號;如您需補稅,需確認稅款支付方式;

  3、單位根據您提供信息代您填寫申報表、計算應退(補)稅並辦理申報;

  4、如果需要補稅,由單位代繳稅款的,需將稅款交到單位由其代繳;自行繳納稅款的,可以在單位代為申報後自行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或者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繳納。

  參考: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4號):由扣繳義務人代為辦理的,納稅人應在2020年4月30日前與扣繳義務人進行書面確認,補充提供其2019年度在本單位以外取得的綜合所得收入、相關扣除、享受稅收優惠等信息資料,並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誤區三

  我2019年度個稅彙算肯定是要退稅了,退稅是不是必須要退到單位對公賬戶才可以。

  糾正:

  以上認識是錯誤的。

  退稅款不可以退至他人賬戶,也不是退到公司對公賬戶,而是退稅款只能退還至您本人自己的個人賬戶。

  注意:

  您的退稅申請,稅務機關審核通過後會將退稅資料發送人民銀行(國庫),由其退還至您指定的本人在中國境內開設的符合條件的銀行賬戶中。

  符合條件的銀行賬戶須具備以下條件:

  1.銀行賬戶需為納稅人本人的銀行開戶;

  2.為了避免退稅不成功,建議您填報I類賬戶,具體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或直接向開戶銀行查詢;

  3.收到退稅前,請保持銀行賬戶狀態正常。如果您的銀行賬戶處於註銷、掛失、未激活、收支有限額、凍結等狀態,均會影響您收到退稅。

  為便於您更好地辦理退稅業務,稅務部門與國庫部門聯合提供了核驗服務,但一般需要您在申請退稅前3天填報相關賬戶。填報後,您可及時通過填報渠道關注核驗結果;如果核驗未通過,請及時確認並重新填報銀行賬戶。

誤區四

  今天我進入手機個人所得稅APP,發現稅務局提供了預填報服務,好多數據自動都有了,因此個稅彙算清繳我就不用申報了。

  糾正:

  以上認識是錯誤的。

  預填申報數據,只是稅務機關提供的一項服務,不能替代您的申報義務。目前只要您通過個人所得稅APP和自然人電子稅務局辦理年度彙算申報的時候都可以體驗到該項預填服務。

  注意:

  預填申報數據僅是稅務機關提供的一項便民服務措施,是為了方便納稅人,事先根據扣繳單位申報數據等按一定規則填寫的,納稅人依然需要對申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因此,需要納稅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預填數據進行確認、補充完善。

  比如:

  用手機選擇預填服務辦申報時,會出現有勞務報酬但相應欄次卻顯示“0”的情形,原因是大多數人的勞務報酬和稿酬收入比較零散,來源不固定。為便於納稅人更好地理清並確認自己的收入,您需要點擊勞務報酬(或稿酬等),通過【新增】查詢導入並確認本人實際取得的相關收入。

更多財稅資訊、考試資料、工具模板、實操課程分享,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